④复习、巩固总结阶段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⑤解答“开放性”问题、自由创作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⑥在知识深化、拓展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教学过程要求:
2 ①备课时选择好2-3个有价值、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
②教师努力把握好备课时备好的合作点及注意把握好课堂出现的合作时机。
③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
④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的空间。
⑤教师要经常到各小组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有效率地完成合作的内容。
在学生方面:首先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提高认识,教师多次动员,贯彻这一改革精神,让学生明白学生间的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教师是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慢慢敢说、会说,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也尝试用语言作出评价,对别人的发言的异议点说出自己的看法,提高竞争合作的意识。
22、实验分组
①分组前: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如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聊天、家访、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背景。
②分组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以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并可以让小组的同学为小组起名。
③分组后: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综合考虑,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这个环节可由教师指出或学生自己选均可。其中组织者负责组内分工、组织纪律、监督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记录者负责本组实验操作过程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发言者汇集本组的讨论结果、实验结论,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计时者控制好每个组员发言的时间,保证组内讨论按时有序完成。
43、明确竞争机制
把竞争引入课堂中去,教师课堂记分,学生课下统计,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结,根据情况发放奖品。出现问题及时改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11月——2014年12月)
((1)总结研究执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2)收集整理课题论文,整理教学案例。
(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