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已结题课题>>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课题成果>>读写专题指导——托物言志(毛晓芳)
读写专题指导——托物言志(毛晓芳)
发布时间:2016-11-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毛晓芳

 

读写专题指导——托物言志
雪堰初中语文组    毛晓芳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归纳托物言志的构思结构。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作文。
 
教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一 (5分钟)
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类文章,常把作者自己的“志”(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依托(“托”:借、假托的意思)在某个具体之“物”上,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木,或是某一具体的物体。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情感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来表达,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也更巧妙、更完美。
再读《陋室铭》《爱莲说》,看其分别是托了什么“物”言了什么“志”的呢?
 

题目
所托之物
所言之志(主题)
 
关系
陋室铭
陋室:对陋室的环境及室主人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 贫乐道的情趣。
外在形象特点相似,内在精神气质一致
爱莲说
莲花: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个方面来写莲花的高洁
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品格的思想感情。
外在形象特点相似,内在精神气质一致
 
从这两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托物言志散文一般有怎样的结构呢?
开头引出所托之物,表赞美之情。
           所托之物外形特点     这两点有时分开写,有时融合在一起
托物部分
           所托之物内在气质
 
言志部分:
赞美所托之物象征的人;
赞美所托之物象征的精神;
由所托之物引起生活感悟;
(这三点不一定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章里)
结尾:再次赞美所托之物,或所象征的人,照应开头。
 
二、自学指导二:认真阅读例文《爬山虎》,总结该怎样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10分钟】
                             爬山虎
    在房屋的墙面上、房顶上;在花园的栅栏上、篱笆上,爬着一种绿色的植物,这就是“爬山虎”。
    它偎依在洁白的粉墙上,绿白相间,犹如一大块翡翠镶嵌在白玉中,格外美丽。
爬山虎”不如它的名字那样威武。它没有牢固的根基,它的干和枝差不多粗细;但是,它奋发有力,坚强不屈,无数只“脚”攀住墙壁,在你没注意的时候,又迈出了一步,努力向上攀登。它柔软而强劲的身体里,显露的坚强毅力和无限生机,使人望之油然而生敬意。
“爬山虎”那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实在是令人敬佩的。你看它,不管刮风下雨,墙面多滑,它总是一步一步向上长,直到墙顶,俯瞰大地。它生长速度慢,不如雨后春笋,可是,过不了几天,你会突然发现,它又长高了,纤细的身影努力向上,漫成一片。
    “爬山虎”没有五颜六色的鲜花那种娇艳的姿态,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但它却给人以力量,使人们努力奋进。每当我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正想偷懒时,一想到“爬山虎”那种奋发向上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就感到羞愧。这时,这会立刻振奋起来,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我要赞美“爬山虎”,我也要做学习和生活中“爬山虎”。   
 
自学检测二:以《爬山虎》为例,谈谈该怎样运用“托物言志”的方法作文【5分钟】
托物言志的步骤:
抓事物特点展开描写:爬山虎——紧紧附着在墙壁上生长
将特点升华为某种品格精神:爬山虎——奋发有力,坚强不屈,生机无限
由物及人,引出赞美、歌颂的对象(抒发人生感悟,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把“爬山虎”当成是一位勇敢地攀登者,不屈而奋发有为者 (拟人)
爬山虎的精神象征人类战胜艰难困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象征) 
 
方法引领:
一、由此及彼,联想言志。
托物言志,首先要选好所托之物,把握住其“外形特征”,然后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找准“物”与“志”的相似点,根据所言之志来确定描写的重点。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志”才能凸显。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
“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
“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由表及里,想象深思。
    作文时,要抓住被描写事物的形象特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想象,由表及里,从而能生发出哲理或人生启示。
    如《爱莲说》对莲花作了细致的描绘:“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活现了莲的外形:在我们面前仿佛站立着一位天真自然、洁白纯朴、亭亭玉立的美丽女子。她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她有“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她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体态;她有“香远益清”的芳馨。她是外表美与内在美的完美结合。
    作者展开想象,借花喻人,托物言志,赞美了正直高尚的气节,也表现了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抓住特征,具体描绘。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用其他事物陪衬,反衬 (爱莲说)
调动各种感觉器官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写景时可融入人事活动
我们的写作思路:
(1)选物。选出美好、熟悉或常见的事物,从它们身上展开某一方面的联想;
(2)对所选之物进行精致的描写,努力写出这个事物的外在形态或内在精神,描写一定要向着自己抒情的方向发展;
(3)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穿插自己的情感发展),使事物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统一,实现从实到虚的转化。简单地说就是因物抒情或因物明理。
 
当堂训练:
  1. 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蚂蚁”“桥”“小草”等展开联想,寄托自己的感情,题目自拟,列出作文提纲。
  2. 书写工整规范。
 
第二课时写作训练【40分钟】
 
从生活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蚂蚁”“桥”“小草”等展开联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托物言志的文章,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寄托自己的感情,题目自拟。
 
学生习作片段集锦:
水没有靓丽的色彩,没有芳香的气息,却清澈明净地无与伦比。当它成为溪流,你会感受到它的可爱与宁静;当它成为大海,你会感受到它的波澜壮阔。它滋润着世上的万物,给我启示,要做如水一般清澈无瑕、无私奉献的人。
上学的路上,看见一处路牙石边开了一束小花,淡紫色的,在几乎没有养料与阳光的条件下卖力地、勇敢地、坚强地生长着,它正朝太阳的方向倔强地昂着头,它那不畏挫折、努力地想活出自己风采的精神让我感动。
这秋冬之交的落叶,让我不由想到“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认为落叶的飘零是一种仪式、一种释然,它让我明白即使分离有万般苦痛,但为了下一年绽放的惊艳也要选择承受。我们学生也是,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为了我们的理想也要好好努力。        
火柴,细细的身子,绿色的头,它们平常而又渺小。近百根火柴睡在一个小小的盒子里,虽然挤挤拥拥,但是它们还是排列得整整齐齐,默不作声。等待着,等待着人们用上它们的那一瞬。当火柴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一瞬,也就是它们生命的最后一刻。它们毫不犹豫,“嚓”地一声,转眼就成了灰烬。这短暂的生命,竟给人类带来了光和热,所以,我说它们是伟大而崇高的!
月季开花了!粉嫩的花瓣,金黄的花蕊,碧绿的枝叶,散发着沁人的芳香,经过了秋天的萧索,冬日的凛冽,春日的温风细雨,月季花又开花了!开得那样清新,充满勃勃的朝气,是汲取了日月的精华,还是吮吸了晶莹的露珠?开得这么楚楚动人,令人陶醉,宛如一个仙子,久久伫立。
落下来的树叶簇拥在一起,静静地睡在了大树母亲的怀抱之下,我蹲下来,仔细地观察,只见那枯黄的树叶在黑褐色的泥土上,一动不动,突然看见,有的落下早的树叶,已经有一部分逐渐融入到了泥土之中,它们的身躯已化作养料给大树生长的动力,等待明年春天的第二次萌发!我顿时省悟了,枯叶不是没有价值的,它们的凋零,只是为了第二次萌发,第二次新生!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城路189号 邮编:21316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