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本人第一次主持课题研究工作,研究过程中碰到许多问题与困难,我和组内语文老师始终是沿着“计划实施——交流研讨——反思总结——调整研究——实施研讨”的研究流程,落实研究工作。可以说是“边研究,边实践,边调整;边调整,边研究,边实践”。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申报准备阶段。2014年1月— 2014年4月
结合课标精神和自身教学实际交流讨论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确立研究方向,写好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组建课题组,讨论分工,做好申报立项工作。
第二阶段:行动研究阶段。2014年4月— 2016年10月
此阶段首先根据教研室课题审批意见,进行课题具体实施方案的研讨与修改。根据组内研讨的意见,进行实施方案的修改。
其次,加强集体备课,每学期基于各年级备课组,对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进行交流和探讨,发掘文本或教学中“写”的因素,设计读写结合点,每个月设计1-2篇读写结合教案,有意识地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每学期有1-2位语文老师开设读写结合的研讨课,大家通过研讨,不断提高读写结合的设计能力。
最后,每学期每位语文老师要整理自己的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档案。
1、2014年4月— 2015年1月
全组语文教师学习了课题实施方案,也学习了与读写结合有关的学习理论著作,做了相关的读书笔记,并结合理论学习和个人教学实践撰写了学习收获: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实施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交流讨论“读写结合”内容、方法等,共同学习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案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撰写了自己实际教学中的体现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一份并进行教学实践研讨。
2、2015年2月— 2016年1月
在上阶段实践反思总结的基础上,组员已能认识“读写结合”教学的目的价值,并通过实践研究,对如何从教材或阅读材料中更好地设计写作训练点,以解决阅读和写作脱节、学生怕写作文等方面的问题,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力与把握力。为了使研究更有效,经过研讨我们进一步“趋同”,把此阶段研究的方面与目前的语文教学的盲点、热点结合起来,确立了“读写结合教学”研究,每位语文教师形成系列研究,从理论自学,到自己设计读写结合教案,再到评议读写结合研讨课,学生读写能力个案研究,再到课题研究阶段小结,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等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同时语文组和教导处一起开展了第一届道南文学全校性的作文竞赛,从作文题目的设计到学生比赛、教师择优年级组互批、评出一二三等奖,对获奖学生发奖并刊出作文比赛优秀作文集,每位学生一本,把优秀作文进一步推广和学习。在这样的写作活动中,学生的写作兴趣被进一步调动,写作水平也不断提升,在江苏省“成语新说”创作比赛中有20多人获奖,在江苏省第十五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中钱春钰、李金兰等4位同学获二、三等奖。
3、2016年2月— 2016年10月
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加强读写结合教学,进一步优化读写结合点的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整理完善关于读写结合教学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升格的优秀作文片段,形成2016年度的课题研究成果。继续开展第二届道南文学作文竞赛,写作、评奖、刊印作文集,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也不断自信起来,乐写作文了,写作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2016年10月彭李敏同学在第17届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6年11月— 2016年12月
整理课题研究的各方面材料与成果,写好结题报告,做好结题验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