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已结题课题>>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结题鉴定书
课题结题鉴定书
发布时间:2016-12-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毛晓芳

 

常州市武进区教科研课题
结题鉴定书
 
 
 
 
 
 
称: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       毛晓芳 吴春花                
位:      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组织鉴定单位:  武进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批准立项日期:        2014.04                  
期:              2016.12.19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制


 

一、课题组核心成员名单(本页格式不得变动,不得换页)

序号
姓名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对课题研究的主要贡献
1
毛晓芳
教师、中一
武进区雪堰初中
组织研究、网站上传
2
吴春花
教师、中一
武进区雪堰初中
资料整理、教学设计、学术论文
3
吴秋萍
教师、中一
武进区雪堰初中
教学设计、学术论文
4
沈亚芸
教师、中一
武进区雪堰初中
教学设计、学术论文
5
金富东
教师、中一
武进区雪堰初中
教学设计、学术论文
6
张静平
教师、中一
武进区雪堰初中
教学设计、学术论文
7
候荣华
教师、中高
武进区雪堰初中
教学设计、学术论文
8
吴伟
教研组长、
中高
武进区雪堰初中
教学设计、学术论文
9
龚新芳
教师、中高
武进区雪堰初中
教学设计、学术论文
10
管琛
教师、中高
武进区雪堰初中
教学设计、学术论文
 
 
 
 
 
(课题组核心成员包括主持人不得超过12人)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重视教材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的理解。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内容之后,通过仿写实践,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味文章立意、选材、布局、表达的语言特点,发现写作方法,总结写作规律;在学课文时,实践作文相关知识及鉴赏的方法,提高课文的学习效率,这也是需要研究的。
3、通过加强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总结出实施读写结合的策略方法,形成适用于教学实践的读写结合教案,同时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素养也能得到全面提高。
 
研究内容:
1、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读写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自的地位与意义都颇为关键与重大。但从对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现状调查和情况分析来看,无论是教师、学生、教材还是教学层面都存在着大大小小的问题。平时注重阅读教学,忽视写作教学,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写不出好作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严重脱节。针对语文教学现存的问题,我们提出要在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的关系使得读写结合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意义:在读中积累,以读促写;写然后知困,以写带读;读写并行,共同提高。
2、对读写结合教学的基本含义、基本理念、价值追求和重要意义的文献研究。通过对读写结合的理论学习和思考,正确把握其特点和精神,为构建读写结合的教学提供指导,着力探寻读写如何结合,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策略,并付诸实施,最终总结一套可供借鉴的途径和方法。
3、探讨读写结合的新策略。读写结合的教学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颇为常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的不多。初中语文教学中同样需要加强读写结合,在充分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发掘可的因素,设计读写环节,读中导写、以读促写。
1)拓宽教学时空,可以课前读写,课中批注仿写,课后续写或写读后感,单元习作,读写周周练,假期读写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积累创新能力。
2)阅读教学中抓住教材侧重点渗透写作技巧,欣赏阅读片段帮助学生领会写作技巧,运用仿写、续写、改写、阅读心得等多种写作训练方式练习写作,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向写作能力的迁移。
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课外的有效的读写结合策略,用师生自己的心智和独特视角去积极发掘课文(文本)中的“写”的因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的拓展、迁移与辐射,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4、基于读写结合优化语文学习评价的研究。
1)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读写结合的理论学习和思考,提高教师发掘文本中“写”的因素,设计读写结合点的能力,通过教学实践与探讨,教师教学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2)通过加强读写结合的教学措施,学生在读中学写,读中悟写,写作兴趣提高了,掌握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通过一次次读写结合的迁移和实践读写能力在原有基础之上进一步优化和提高,达到1+1>2的效果。
三、研究过程(本页根据内容,可增加页数)

由于本人第一次主持课题研究工作,研究过程中碰到许多问题与困难,我和组内语文老师始终是沿着“计划实施——交流研讨——反思总结——调整研究——实施研讨”的研究流程,落实研究工作。可以说是“边研究,边实践,边调整;边调整,边研究,边实践”。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申报准备阶段。2014年1月— 2014年4月
结合课标精神和自身教学实际交流讨论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确立研究方向,写好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组建课题组,讨论分工,做好申报立项工作。
第二阶段:行动研究阶段。2014年4月— 2016年10月
此阶段首先根据教研室课题审批意见,进行课题具体实施方案的研讨与修改。根据组内研讨的意见,进行实施方案的修改。
其次,加强集体备课,每学期基于各年级备课组,对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进行交流和探讨,发掘文本或教学中“写”的因素,设计读写结合点,每个月设计1-2篇读写结合教案,有意识地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每学期有1-2位语文老师开设读写结合的研讨课,大家通过研讨,不断提高读写结合的设计能力。
最后,每学期每位语文老师要整理自己的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档案。
120144— 20151
全组语文教师学习了课题实施方案,也学习了与读写结合有关的学习理论著作,做了相关的读书笔记,并结合理论学习和个人教学实践撰写了学习收获: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实施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交流讨论“读写结合”内容、方法等,共同学习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案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撰写了自己实际教学中的体现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一份并进行教学实践研讨。
220152月— 20161
在上阶段实践反思总结的基础上,组员已能认识“读写结合”教学的目的价值,并通过实践研究,对如何从教材或阅读材料中更好地设计写作训练点,以解决阅读和写作脱节、学生怕写作文等方面的问题,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力与把握力。为了使研究更有效,经过研讨我们进一步“趋同”,把此阶段研究的方面与目前的语文教学的盲点、热点结合起来,确立了“读写结合教学”研究,每位语文教师形成系列研究,从理论自学,到自己设计读写结合教案,再到评议读写结合研讨课,学生读写能力个案研究,再到课题研究阶段小结,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等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升。同时语文组和教导处一起开展了第一届道南文学全校性的作文竞赛,从作文题目的设计到学生比赛、教师择优年级组互批、评出一二三等奖,对获奖学生发奖并刊出作文比赛优秀作文集,每位学生一本,把优秀作文进一步推广和学习。在这样的写作活动中,学生的写作兴趣被进一步调动,写作水平也不断提升,在江苏省成语新说创作比赛中有20多人获奖,在江苏省第十五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中钱春钰、李金兰等4位同学获二、三等奖。
320162月— 201610
     在教学实践中继续加强读写结合教学,进一步优化读写结合点的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整理完善关于读写结合教学的教学设计和学生升格的优秀作文片段,形成2016年度的课题研究成果。继续开展第二届道南文学作文竞赛,写作、评奖、刊印作文集,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也不断自信起来,乐写作文了,写作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201610月彭李敏同学在第17届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6年11月— 2016年12月
整理课题研究的各方面材料与成果,写好结题报告,做好结题验收工作。
 
四、研究成果(简要陈述解决了哪些问题,发表或获奖的主要文章)

一、解决的问题:
1、解决了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困扰,
2、解决了无材料可写的尴尬,学会细心观察生活,多课外阅读积累素材。
3、解决了不会运用材料的词汇写法贫乏,立意肤浅的问题,学会向课文等借素材、学写法,逐步积累和实践写作方法,提高谋篇布局和语言表达等写作能力。
 
二、发表或获奖的文章:
金富东,《例谈初中阅读教学中“语文实践”的开展》,《新课程 中学》,
CN 14-1324/G4,2015年10月。
金富东,《语文阅读教学中写作教学的渗透》,《考试周刊》,
CN 22-1381/G4,2015年10月。
吴秋萍,《读写结合,让语文学习落地生根》,《初中教学研究》,
CN 32-1411/G4,2016年11月
 
五、成果推广打算

 
1、整理通过教学实践操作性强、效果好的读写结合教学案例,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读写结合教学设计,作为辅助教材的作文教学材料。如《巧用外貌描写,鲜活人物形象》、《依文画景》、《记事写人线索清楚》、《托物言志读写专题指导》等。
2、在读写结合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好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以及读写结合点的设计、“课堂小练笔”的有效策略等读写结合教学方法。
3、学生升格作文成功之道,每课一得。
 

六、鉴定情况(本页格式不得变动,不得换页)

 
工作单位
工作职务
技术职称
 
 
 
 
 
 
 
 
 
 
 
 
 
 
 
 
 
 
 
 
 
 
 
 
 
 
 
 
 
 
 
 
 
 
 
         鉴定组组长(签名):
                               
 区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城路189号 邮编:21316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