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已结题课题>>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活动动态>>候荣华公开课
候荣华公开课
发布时间:2016-12-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毛晓芳

 

《错过》教学设计
语文组 侯荣华 2014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观点。
2、通过探究讨论点拨,品味文中生动、含蓄、富有哲理的语句。  
3、能在赏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怀,参照古今举例补充加深对错过的理解。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生的历程,其意义不只是生命的流逝,还在于要从生命的长河中获得丰富的体验。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有意义和价值。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错过很多很多:一个故事只讲一遍,我错过了聆听;因为懈怠,错过了优秀的成绩;因为误会,错过了一场美丽的友谊。面对这样的错过,我们应抱有怎样的态度呢?我们先来看看作家刘心武的态度。
二、介绍作者
刘心武,194264出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红学研究家。曾任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全国青联委员,加入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以《班主任》闻名文坛,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014年推出最新长篇小说《飘窗》。
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三、感悟“错过”
请你读课文,看看这位对生活感受敏锐的作家认为错过==过错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错过?
引导学生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回顾议论文的一般写法。
总结:
提出问题              人生路上充满了错过 人生的错过真不少
分析问题              错过是人生常态    为什么有许多错过呢
解决问题               正确对待错过       追悟错过、习惯、品味错过 
总结全文               展望人生
四、品读美言
好的文学作品如同美酒,越品越意蕴悠远。让我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投影:提示:可以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思想感情、哲理韵味、迁移联想等多角度进行赏析、品味。)
 学生思考、品读,然后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纠错。
五、深悟“错过”
过渡语:从作品鲜活的灵动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作家敏锐的思想,深邃的哲理流淌于字里行间。所谓言为心声,刘心武对错过的感悟绝不是无病呻吟,而恰恰是他真情的抒发、深切的体悟。刘心武经典语录中有这样一句话(投影):“理想不是一只细磁碗,破碎了不能锔补;理想是朵花,谢落了可以重新开放。”他的人生经历便是极好的明证。
(投影:刘心武经历)         
像刘心武这样在错过中或错过后又有所得的人,古往今来,此类例子不胜枚举。请你举出一例。
 学生思考、交流,然后展示。
六、教师结语:
刘心武透过生活细节,哲理地解读人生,诗意地升华“错过”。读后使人获益匪浅。在入的一生中,既然“错过”不可避免,既然有些“错过”已成定局,我们就应以“错过”为催香之寒、砺金之石,以获取人生最美丽的花朵和果实。
课后学习:
1、完成词语填空。
2、如果有机会,回到那个夏天(春天、冬天、雨天……)
 
 
 
 
《枣核》教学设计
语文组 侯荣华
                        20159
教学目标
1、抓住线索梳理内容,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咬文嚼字,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品味简洁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语言
3、学习朴实的语言饱含深情,了解巧设悬念、以小见大等写法的综合运用
4、了解作家作品,感受海外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较为深刻地理解本文的主题内涵,是重点也是难点
2、品析本文质朴情真的语言,是重点
教学构想 “读”为手段,“品”为重心,“情”为基调,“悟”为目的
教学用具
自制多媒体课件,儿歌《一个枣核大不大》,歌曲《我的中国心》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儿歌,切入课题
(多媒体播放:一个枣核大不大?一间屋子盛不下/一个枣核小不小?一间屋子盛不了)
师:同学们,这首趣味盎然的儿歌是不是让你浮想联翩了呢?又会有哪些问号在你的脑海里掀起小小的浪花?举手说说吧。
由此引入萧乾先生的《枣核》(随机板书课题、作者)
二、用心朗读“枣核”,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多媒体展示:①“旧时同窗”为什么在分别近半个世纪之后,“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去几颗生枣核”,她想做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请用横线画出文中含有“枣核”或“枣树”的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围绕“枣核”展开故事情节的。)
并示范:在第一自然段“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去几颗生枣核”下画横线,将此情节概括为“要枣核”并板书。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接下的情节梳理。
过渡到在本文构思上,你会有怎样的发现?(一线串珠、巧设悬念)
三、用智美读“枣核”,品析语言
过渡:同学们,这篇叙事散文不仅以巧妙的构思取胜,它令读者赞不绝口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看似平淡的语言却饱含海外华人的恋国情浓那么,“我的旧时同窗”浓郁的思乡之情是怎样在她的一言一行之中细细呈现出来的?
请自由美读课文,在值得品味的好词下加小圆点、好句下画波浪线,然后选择你个人最受触动的一处进行简要旁批。
(学生放声自由美读,圈点批注教师巡视进行个人点拨学生举手发言)
 
四、用情齐读“枣核”,深悟主题
过渡:在弄懂了“枣核”的奥秘之后,“我”对于“旧时同窗”索种枣核的行为给予了怎样的评价?
(多媒体展示:在得知“旧时同窗”索要“枣核”的真相后,面对她的“枣核情结”,作者给予她怎样的评价?请在相关段落前画“☆”号,并尝试着去品味其中的深刻内涵)
(学生进行标注)教师先请男女生分组大声朗读,然后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
教师板书:议枣核
教师边提问边引导,为帮助学生理解并出示作者萧乾的介绍(蒙古族人,燕京毕业;一专多能,爱国情怀)
[板书:华夏儿女,爱国情深]
回归“枣核”,再次齐读第十一段。
    (学生动情齐读最后一段)
[板书:以小见大]
小结: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相信同学们至少已有两个收获:一是本文的语言质朴却富含深情,二是作者构思上的独具匠心让人佩服综合全课,我还想送给同学们一个小小的礼物,那就是了解阅读一篇叙事类散文的一般步骤:知背景、理内容、悟主题、品写法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走近萧乾,走近《枣核》,我们被深深感动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这几粒小小的枣核太大了,一间屋子盛不下,一个大海盛不了,一片天空同样盛不了,因为枣核里承载的是华夏儿女用拳拳爱国心和浓浓思乡情酿制的仙露琼浆,枣核里跳动的是一颗永远不变的“我的中国心”(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熟悉的旋律中用歌声向古今中外所有中华民族铁的脊梁致敬,同时为祖国美好的明天祈福。
六、课后学习
选做(任选其一):
1、如同枣核一样,很多物品也会寄托着我们队故乡的情感,在你的记忆中,又有什么会勾起你对故乡的思念呢?请选取一个物品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2、以“故乡的味道”为题写150字的短文。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城路189号 邮编:21316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