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暴雨的描写。祥子在暴雨中。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俗话说:“六月的天,娃娃的脸”,刚才还烈日当空,现在忽然盼来了凉风,人们如久旱逢甘雨一般,读者的心也随之轻松起来,祥子终于可以不必受暴晒之苦了。那么,天气的变化能否给祥子带来命运的转机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在暴雨下”
大家都知道“风是雨头”“山雨欲来风满楼”,作者写雨正是从写风入手的,以风为线索,真实的写出了天气骤变的过程,渲染了气氛,预示着暴雨的降临将给祥子带来新的灾难。接着作者极写暴雨之猛。
1.作者对暴雨的描写层次分明,形象生动(速读11段)找出写雨的不同形状的词语,看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雨星——雨点——雨道——水世界;由小到大,由疏到密,由点成片直至弥漫天地间的变化来写。)
2.这一段中有两个比喻句生动地表现出夏日暴雨的景象,请找出,我们一起体会它的妙处:
(1)地上为什么射起无数的箭头?
——雨又急又猛,拍打在地上,水花四溅,恰似“射起无数的箭头”。
(2)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从这个比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试想暴雨狂泻,房屋上的积水溢出屋檐倾泻而下,不就像万千条哗哗下注的瀑布吗?这样的比喻摹声绘状,形象点明了雨之暴,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3.在如此猛烈的暴雨袭击下,拉车的祥子会怎样呢?(指名读12段)
其他同学边听读边划出最能体现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苦况的一系列动词和排比句。
4.你觉得哪些动词最能体现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痛苦?
追问:(1)“砸”改成“落”好吗?(突出雨之大,威烈的气势,令人难以忍受)
(2)“拽”改成“拉”好吗?(死命拖,挣扎的形象)这几个动词非常准确生动
郭沫若先生曾赞誉老舍“片言震聩聋”实在不是溢美之词。
(3)排比句你们找到了吗?大家各读。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祥子在暴雨中艰难挣扎,半死半活的惨状,这哪里是在拉车,简直是在水中奔命啊!)
过渡:祥子痛苦不仅来自自然环境,还来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环境,比烈日和暴雨更无情的是坐车人。
5.几次提到坐车人,为什么要提坐车人?
6.文章结尾祥子跑回家以后,“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这个比喻有什么深刻含义,你读后有什么感想?(讨论)
总结:纵观全文,作者精心将祥子至于一晴一雨,火热水深的环境中,并抓住日之烈,雨之猛的特点对自然景物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作者极力渲染自然环境恶劣的目的是什么,以此来衬托在这种环境下拉车的祥子的痛苦和不幸,这就告诉我们写作时不能为了写景而写景,景物描写必须为表现中心服务,
三、结合生活实际,借鉴本文写法,写一段夏日暴雨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