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已结题课题>>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活动动态>>课题研究——侯荣华
课题研究——侯荣华
发布时间:2016-05-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毛晓芳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区级课题研究活动登记表一

资料
来源
题目
给学生一个写作的理由——浅谈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运用
作者
王忠蓉
书名
 
版别
 
报刊名
《考试(教研版)》
期次
2007.25-25
 
 
 
 
 
 
 
新课标倡导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熟练地运用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在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的方法,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方法,积极培养语文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或者说总体目标。写作,是学生的一个难点,我们在教学中,尽量给学生一个写作的契机,诱发他们写作的情思,让他们在快乐中自觉地写作。
 
体会
   读与写要实现两者之间有效的结合,首先要在利用好语文课本这个最好的载体,在语文课堂中结合教材的设计,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孩子写话实践提供仿写借鉴的对象,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进而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
摘录人
侯荣华
学校
雪堰初中
时间
2015.9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区级课题研究活动登记表二

教者
侯荣华
学校
雪堰初中
时间
2015.9
班级
八年级(2)班
课时
1
课题
《枣核》
研究目的
     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以小见大和一线贯穿的写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
教学过程
一、欣赏儿歌,切入课题
(多媒体播放:一个枣核大不大?一间屋子盛不下/一个枣核小不小?一间屋子盛不了)
师:同学们,这首趣味盎然的儿歌是不是让你浮想联翩了呢?又会有哪些问号在你的脑海里掀起小小的浪花?举手说说吧。
由此引入萧乾先生的《枣核》(随机板书课题、作者)
二、用心朗读“枣核”,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多媒体展示:①“旧时同窗”为什么在分别近半个世纪之后,“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去几颗生枣核”,她想做什么?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请用横线画出文中含有“枣核”或“枣树”的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围绕“枣核”展开故事情节的。)
并示范:在第一自然段“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去几颗生枣核”下画横线,将此情节概括为“要枣核”并板书。然后引导学生完成接下的情节梳理。
过渡到在本文构思上,你会有怎样的发现?(一线串珠、巧设悬念)
三、用智美读“枣核”,品析语言
过渡:同学们,这篇叙事散文不仅以巧妙的构思取胜,它令读者赞不绝口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看似平淡的语言却饱含海外华人的恋国情浓那么,“我的旧时同窗”浓郁的思乡之情是怎样在她的一言一行之中细细呈现出来的?
请自由美读课文,在值得品味的好词下加小圆点、好句下画波浪线,然后选择你个人最受触动的一处进行简要旁批。
(学生放声自由美读,圈点批注教师巡视进行个人点拨学生举手发言)
 
四、用情齐读“枣核”,深悟主题
过渡:在弄懂了“枣核”的奥秘之后,“我”对于“旧时同窗”索种枣核的行为给予了怎样的评价?
(多媒体展示:在得知“旧时同窗”索要“枣核”的真相后,面对她的“枣核情结”,作者给予她怎样的评价?请在相关段落前画“☆”号,并尝试着去品味其中的深刻内涵)
(学生进行标注)教师先请男女生分组大声朗读,然后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
教师板书:议枣核
教师边提问边引导,为帮助学生理解并出示作者萧乾的介绍(蒙古族人,燕京毕业;一专多能,爱国情怀)
[板书:华夏儿女,爱国情深]
回归“枣核”,再次齐读第十一段。
    (学生动情齐读最后一段)
[板书:以小见大]
小结: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我相信同学们至少已有两个收获:一是本文的语言质朴却富含深情,二是作者构思上的独具匠心让人佩服综合全课,我还想送给同学们一个小小的礼物,那就是了解阅读一篇叙事类散文的一般步骤:知背景、理内容、悟主题、品写法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走近萧乾,走近《枣核》,我们被深深感动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这几粒小小的枣核太大了,一间屋子盛不下,一个大海盛不了,一片天空同样盛不了,因为枣核里承载的是华夏儿女用拳拳爱国心和浓浓思乡情酿制的仙露琼浆,枣核里跳动的是一颗永远不变的“我的中国心”(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熟悉的旋律中用歌声向古今中外所有中华民族铁的脊梁致敬,同时为祖国美好的明天祈福。
 
六、课后学习
选做(任选其一):
1、如同枣核一样,很多物品也会寄托着我们队故乡的情感,在你的记忆中,又有什么会勾起你对故乡的思念呢?请选取一个物品写一段150字左右的文字。
2、以“故乡的味道”为题写150字的短文。 
 
 
 
 
 
 
 
 
 
 
 
 
 
 
 
 
 
 
 
 
 
 
 
 
 
教学后记
我以儿歌“一个枣核大不大?一间屋子盛不下/一个枣核小不小?一间屋子盛不了”导入可以说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和文章内容紧密联系,接下来对文章主题的分析也是紧紧围绕枣核展开,由朗读到美读再到深读,一步步深入到华夏儿女,爱国情深这一主题。课后学习作业的布置也凸显我们的课题研究,当然也学习作者以小见大的写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区级课题研究活动登记表三

教者
吴春花
班级
七(3
时间
201512
课题
《依文画景》
课时
1
 
吴老师这一节课利用教材内容启发学生学习写景绘景的方法,把读与写很好的结合了起来,这恰恰是我们课题要探究的东西,她先回顾课文中的精彩之处,然后把名家的写作有点加以融合、归纳得出符合初中生容易学习和借鉴的方法。她不仅注重利用教材资源,更注重利用身边的资源,让学生读自己的文章,评别人的文章,在交流讨论中发表自己独到的感悟。
吴老师找准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角色定位,都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老师只是以引导者、帮助者的身份出现,推动和促进了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培养。在课堂中吴老师多多鼓励学生,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这应该是大大值得肯定的
只是在课堂中吴老师让学生真正思考训练写作的时间比较少,学生一味地讨论交流忽视了自我的训练,缺少了沉思的时机。
 
 
评课人________侯荣华________(签名)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区级课题研究活动登记表四

 
雪堰初中
初三(2
学生姓名
许佳晨
学生认知能力及心理等分析
   该学生是我从初一教到初三年级的,对他的个性、习惯和能力可以说是十分了解,他平时各科作业都是马马虎虎,所以在作文写作上更是应付了事,每次写作文都是短而再短,字体潦草,选材陈旧,言语不通。
 
        
1、          为了提高他写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我就先鼓励他多读作文选,规定他一周读一篇,然后我抽空和他聊聊读后的感受,受到的启发。
2、          然后我就让他依照受到的一点启发去写作文,比如他说别人的选材好,那我就让他在下次作文中注意选材,多写身边事,比如家庭中的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同学对自己的友爱等等。
3、          在作文课时我拿出他在文中偶尔写的“佳句”来读给全班听,激起他写作的欲望,最起码让他不怕写作。
4、          经常表扬他的小进步,特别是在考试作文中他若扣的分不多,我会大加赞赏。
   经过很长时间的跟踪指导,他写作终于上路了,也规范了,有时还会有点小创意。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区级课题研究活动登记表五

主持人
毛晓芳
阅览室
时间
 
活动名称
 
活动人员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区级课题研究活动登记表六
_____2015---2016___________ 学年第____1_ 学期课题活动总结

姓名
 
课题名称
 
本学期课题工作回顾
    本学期在毛老师和吴老师的组织带领下,我能积极参加课题组活动,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对每一节课题研究课都认真观摩和学习,并写下感悟和体会,在课题组活动时积极发言,和大家交流分享;并在自己的教学实际中不断尝试,大胆探索,在教中提升研究能力,在研究中促进教学。
 
 
 
在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实验,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该实验从根本上把学习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因而,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可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语文教学 是一串过程,包括预习,课堂教学,练习,复习,课外活动等,该实验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求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整个教学过程 呈现优化状态,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经过这个学期的课题的研究,我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提高,同时把读运用到写作中,加强二者的结合,让学生在读能力提高的同时更多的在写作中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比如我指导的初二(2)班的蒋柔在读书伴我成长活动中获得常州市二等奖,还有平时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阅读的兴趣更浓了。
 
 
存在问题
 
平时只注重理论学习,自己独立性的探究还是比较好搜,虽然写了论文,但质量不高。课题研究还是停留在肤浅的完成任务的目标上,缺乏足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城路189号 邮编:21316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