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已结题课题>>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活动动态>>课题研究——龚新芳
课题研究——龚新芳
发布时间:2016-05-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毛晓芳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区级课题研究活动登记表一

资料
来源
题目
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分析
作者
张志萍
书名
  
版别
 
报刊名
    中学课程辅导 教师教育
期次
20159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日益清晰化和明确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成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人文素养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的,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也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之事。但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寻找必要的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大而深刻的意义。而探索一种可同时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读写结合不仅是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通过领悟读与写的内涵,读写结合的意义,明确读写结合的原则和方法,自觉加强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因此,主张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以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主径,以课外实践为载体,拓展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读写结合的内容,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这样,定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册1版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版
3]《乌申斯基教育学说》,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体会
             读写结合,读中学习,写中提高。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不断努力的。
摘录人
龚新芳
学校
雪堰初中
时间
2015.12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区级课题研究活动登记表二

教者
龚新芳
学校
雪堰初中
时间
2015.11
班级
一(4)班
课时
 
课题
本命年的回想
研究目的
一、了解过年习俗中所蕴涵的乡土风情,进一步体会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学习作品展现的民风民俗图景和生动传神的语言。 
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骤(一)、导入
   说说说说本命年
教师导入(并板书课题:《本命年的回想》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归纳作者家乡过年的习俗(用动词加名词的格式概括)如第一件事为:炒年货
其他事可归纳为:吃腊八粥,买糖果,挑绒花,宰牲畜,
(三)品味年味
在作者回想的这么多习俗中,哪些最能吸引你,选择几件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些习俗中所包含的浓浓的年味。
示例赏析——吃腊八粥
   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1)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表现出了这一年的丰收;
(2)、而红豆红薯红枣都是红色的,暗示了过年的喜庆气氛。
(3)成的腊八粥,这个字,说出腊八粥营养丰富,占全了色、味、香啊。
(4)、盛在碗里,舍不得吃,为什么舍不得吃啊?——因为腊八粥太珍贵、太可爱了,出于珍惜、节俭的心理,好日子要细水长流,从而舍不得吃。
5)、可是为什么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意放下筷子呢?——也是因为太好吃了,吃起来就忘掉了其他,怎么吃也不过瘾,吃了还想吃。
6)、舍不得吃,吃起来不愿意放下筷子——看似矛盾的行为,却把人们过节的情趣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 在作家笔下,京郊运河父老乡亲过年的气氛真是浓浓郁郁,你觉得为什么过年如此隆重,其中寄托着人们怎样的期盼呢?(结合文章内容,思考、讨论)
寄予的期盼:
         辛苦一年,欣喜五谷丰登,享用劳动果实;
         展望未来,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
         合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邻里关系,和和美美共奔前程。
(五)课堂小练笔——学学课文里精彩的描写,写写我们这里过年的习俗。
五、延伸拓展
假设现在就是除夕大年夜了,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请拿出笔,马上给你的亲朋好友,写一条短讯,表达你最真挚的新年的祝福吧。
炒年货弥漫春节的热闹,
换门神飘散祝福的祈祷,
包饺子融入制钱的运道,
拜新年传承华夏的美好,
祝大家心想事成学业步步高!
教学后记:培养学生读写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再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学以致用,懂得动词的妙用,可以让文章增色。而乡土气息浓郁的词语,只让人们有特别亲切的感觉。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围绕春节,各地都有许多习俗,而家乡的习俗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像我们的包团子,可以说是过年前必不可少的一个事情。全家总动员,你揉粉来我拌馅,小孩忙着放团子,老人灶膛跟前团团转。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团子包好,年也近了,把这个习俗详细地描写出来,是回顾,是提炼,是心灵的洗礼,是语言能力的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区级课题研究活动登记表三

教者
吴春花
班级
初一4班
时间
2015、11
课题
依文画景
课时
一课时
本堂课大胆创新,根据单元教学的重点,精心设计读写教案,从字词的锤炼,到句子的选择,到语段的编排,步步深入,读中悟,
读后写,写后改,讨论,交流,分享,学生积极参与,人人动手,
真正是学习的主人。能够把单元学习中的重点领悟,又能够在实际的写景中呈现,所以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读写结合课,也是一堂非常成功的公开课。
 
 
 
 
 
 
评课人__龚新芳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名)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区级课题研究活动登记表四

 
雪堰初中
三(5
学生姓名
龚琳桥
学生认知能力及心理等分析
      学习成绩不理想,尤其怕写作文。但是凡是做过的事就觉得有话说。也想提高自己的成绩,属于态度还好,但是基础能力比较一般的学生。
 
 
 
        
     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启发他从小到大,做过哪些难忘又有意思的事,认识哪些特别有趣的人。不妨先把这些当日记写出来。因为是亲身经历,所以他断断续续写了一些片段。然后又根据这些素材,启发他遇到哪种题目可以运用进去。比如他学骑自行车这个事,其实可以反复使用,成功可以用,失败可以用,开心的可以用,不开心也可以用。经过几次耐心的指导修改,第一字数可以保证了,第二中心也有了,最后中考虽然总分还是不很理想,但是比较之前的语文成绩,还是有了明显的进步。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区级课题研究活动登记表五

主持人
吴伟
教师阅览室
时间
2015
活动名称
评议毛老师的《巧用外貌描写,鲜活人物形象》
活动人员
全体语文老师
 
大家轮流发言,针对毛老师的公开课,各抒己见,认为这堂课紧扣读写结合内容,巧用外貌描写,鲜活人物形象,起了示范作用。学生互动积极,参与面高,提供的例子操作性强。大家深受启发,更期待着以后多开这样的公开课,更希望学校会有自己的一套写作教案出现。
虽然好文章不是老师教出来,但是阅读从来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没有阅读积累,没有阅读体验,文章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所以大家也一致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很重要,而根据教材的范例,提供学生可行的例子仿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毛老师精心备课,课堂生动,教学效果好。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区级课题研究活动登记表六
__________20152016______学年第_1____ 学期课题活动总结

姓名
龚新芳
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本学期课题工作回顾
在毛老师吴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参加每次教研活动,积极参与课题组的各项活动,虚心学习理论知识,听好每节公开课。并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让读写结合落到实处。
 
 
 
立足在课堂,得法于课内,用法于作文。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精彩语段等丰富的语言材料,久而久之,就可以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到读写结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结合点入手:
1.学习遣词造句的技巧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二段动词、形容词的运用,《春》中叠音词的运用,《本命年的回想》中拟声词的运用、古词今用(化用)等,唯有通过反复的诵读、品读,入情入境,揣摩品味,才能体会到它们的妙处,也才能谈得上运用。
2.品味写作手法的妙处从初一起就有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先抑后扬、烘云托月等写作手法,那么有没有必要凡是涉及的就要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呢?这个需要根据学情决定。但无论是训练哪一种,都仍然需要在充分的品读之后,通过比较阅读来揣摩,明确了妙处后再来进行写的训练,否则就会出现前面说的“夹生饭”现象。
3.体会谋篇布局的作用如果读写结合只训练某一种写作技法,忽视了体会谋篇布局的作用,那么学生的文章就像一地花瓣,没有形成一个整体,自然呈现不出花朵的漂亮来。如《背影》,可以让学生体会通过背影贯穿全文组织材料的作用;《羚羊木雕》可以让学生体会突兀开头,引人入胜的好处以及插叙的作用;《我的叔叔于勒》,体会一波三折的妙处等。
4.借鉴选材立意的方法学生写作容易犯“假、大、空”的毛病,课文是真情实感最好的范本。但范本的情感只是由教师“灌”,没有学生品读感悟的过程,学生终究不会产生情感共鸣。如《背影》,只有通过诵读、品味,才会深有感触;《蝉》《贝壳》这样短小的文章,也只有让学生多次品读文章抒情、议论的语言,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写出平凡真我,以小见大抒真情才能让学生有真的收获。
 
 
 
 
 
存在问题
 
 以上几方面任一方面如果单凭教师直接讲这样用的好处,学生是无法体会到的,自然谈不上运用了。只有在读中品,读中悟,内化为自己的理解,才能形成能力,得以运用。虽然加强了摘抄和日记的训练,但是学生许多时候任务观点,所以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改进。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城路189号 邮编:21316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