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已结题课题>>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活动动态>>课题研究——张静平
课题研究——张静平
发布时间:2016-05-1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毛晓芳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区级课题研究活动登记表一

资料
来源
题目
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讨
作者
 
书名
 
版别
 
报刊名
 
期次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形式多样的仿写训练
(1)通过仿写范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
    在每课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精美句子、重点句子反复诵读甚至会背诵、品味,可先让学生复述其妙处,再进行仿写。这样,既积累了知识,也让学生知道选词用语须合乎语言规范,应准确使用词语,巧妙运用修辞等,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通顺。
(2)通过仿写范段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学生开始习作,对一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很难把握。因此,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范段的仿写,来帮助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提高构段能力。构段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总分方式构段,有并列方式构段的,有因果关系构段的,对于这些构段方式典型的段落,是构段仿写的最好范例,教师切莫放过。
(3)通过仿写篇章增强学生布局谋篇能力。篇章仿写犹如书法临摹,是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篇章仿写包括写作顺序的仿写和布局谋篇的仿写。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展开的,中间分说部分又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句式引出六个方面的原因,可谓结构清晰。教师可在指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仿写训练《树叶为什么这样绿》等。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仿写,都要注重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表达真情实感。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促进学生逐步向自主独立习作过渡。
 
 
体会
仿写,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在练笔中,学生捕捉范文的特点,模仿范文练笔,可以从中学到作者经典的构思,精妙的布局,精当的遣词造句,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摘录人
张静平
学校
雪堰初中
时间
20161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区级课题研究活动登记表二

教者
张静平
学校
雪堰初中
时间
201511
班级
一(1
课时
3
课题
《春》
研究目的
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优美语言和写景物技巧描写景物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掌握字词,了解作者。⑵了解散文的特点,体会抒情散文如何以一定的事物为写作对象抒发情感。⑶理解把握文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写法。
2.能力目标:⑴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清晰的脉络结构。⑵学习通过运用感官细致描写景物的写法。⑶体会用词准确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来抒发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学习作者热爱自由、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优美语言和写景物技巧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读出春天的特点,表达美好的感受,体会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美。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以读为主,通过读来理解内容结构,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导语设计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古人对春天的吟咏和称赞的诗句很多,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是剪刀”。你还能说出描写春天的古诗句吗?(多媒体展示诗句)
古人对春天的描绘可谓是细致入微、形象生动,那么我们来欣赏“春天”的几幅画面,在畅游春景之后,我们来欣赏一下著名的文学家朱自清写的散文《春》
检查字词、作者简介的预习情况。(多媒体展示字词、作者简介)
朗读训练
1.听读:跟随多媒体播放的音乐《春江花月夜》,听老师范读来感受春天之美。
2.美读:伴随音乐的响起,学生用情品读,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语言美。
3.赛读:分四组,每组选出一人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听着大家优美的朗读,老师眼前出现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画面,那么本文分为那三部分?每一部分用两个字概括出来。再概括出文中的五幅画面。(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多媒体展示板书)
说明:以读促析,感受文章之美,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结构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是学习本文的写景技法和语言特点。
 ㈤学生自读逐图分析,用圈点勾画、旁批注释形式理解本分用词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感官技巧写景的方法。(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 春草图
 ⑴本文写小草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⑵“钻”字用的好,好在哪里?
⑶此图运用了哪种感官技巧写景?
2.春花图
⑴作者从几个方面描绘出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
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花争春的特点?
3. 春风图
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此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⑵找出运用感官描写春风的句子,并说明写出了春风的哪些特点?
4. 春雨图
⑴作者从静景写到动景,从物写到人,由近及远,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春雨哪些特点?
⑵“斜织”“薄雾”这两个词好在哪里?
5. 迎春图
⑴由什么景物引出人迎春?
⑵颂扬了一种什么精神?
教师归纳总结:词语的准确生动和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本文增添了语言色彩。如:“偷偷”、“钻”把小草人格化了的同时,又写出了小草顽强生命力。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富有诗意和美感,使学生感受到文章的“形象美”“绘画美”“音乐美”“含蓄美”。用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五种感官技巧,写出了春风的温柔、沉醉、和谐、动听,把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所以本文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写作方法上看,都是一篇美文佳作。
 教师归纳总结:学习了写景散文《春》,同学们学到了很多知识,首先了解到写景要善于观察,然后将零散的景物集中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以一定事物为描写对象,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优美的语言、准确的词语和恰当的描写技巧来抒发感情,达到托物言志目的。
 用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的散文《绿》和《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找两个朗读比较好的学生伴随着音乐朗读,在优美的意境中结束本课节的教学任务。
 说明:此项设计为了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为下节课练笔创设情境。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抓住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习春的写景技巧和语言特点进行仿写练笔。
 课内练笔
 从下列问题中任选一项,仿写《春》写作手法写一篇写景散文。(多媒体展示“春、秋、冬”风景画)
 1.模仿《春》写“夏”。
 2.模仿《春》写“秋”。
 3.模仿《春》写“冬”。
 布置作业
 1.积累摘抄优美句子。
2.推荐美文,在下一课节前朗读,感受美的意蕴。
 
 
 
 
教学后记
语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教学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诗意盎然、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这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整个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共90分钟,真正老师讲授的只有20分钟,学生起来占70分钟(45分钟朗读,5分钟讨论,20分钟发言。)这才是真正把主动权还给学生。(1)班通过自主实践,合作讨论,探究疑难,可以说人人都在这节课中了起来。这样,既体现了新教材的理念,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有个别同学趁讨论之机说闲话等,今后,我要更大胆地尝试教学改革新路,逐渐完善美中不足之处。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区级课题研究活动登记表三

教者
吴春花
班级
一(3
时间
20151208
课题
《依文画景》
课时
1
这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景内容的概括。教学设计板块清晰:从写景时字词的选择、句子的运用到段落的安排有条理地进行解读,这是学生在学习了文本之后的一个系统的教学,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写景文章的理解,因此加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练习时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整个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学生积极参与,而且参与面非常高,难能可贵的是能针对性比较强,结合学生的习作,老师共同研究,共同修改,不断提升,为学生进一步写好这类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这是一堂读写结合的范例。
 
 
 
 
 
 
 
 
 
评课人:张静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签名)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区级课题研究活动登记表四

 
雪堰初中
一(1
学生姓名
宋明鑫
学生认知能力及心理等分析
该生学习基础极差,从不主动学习,在校时老师牵着鼻子都不走的,不思学习,却一门心思贪玩,作业不做,被逼时随便涂两笔,两首古诗也不会背,总是寻找机会玩乐,父母也不能禁止他。
 
       
首先把他的座位调到第一张,靠近讲台,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得到范例的重要途径,上课时关注他的一言一行,当看到他开小差时,及时提醒,所以有时他居然也能回答两个问题。下课时经常找他谈心,努力从思想上转变他对学习的兴趣。针对他不写作文的懒惰习惯,在传授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指导学习技巧,对课文进行模仿。我只要求他从一小段写起,逐渐写成一大段,然后进行当面批阅,并进行指导,现在也能写出一小篇文章来。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区级课题研究活动登记表五

主持人
吴伟
教师阅览室
时间
2015
活动名称
评议毛老师的《巧用外貌描写,鲜活人物形象》
活动人员
全体语文老师
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中心,“读”是学习语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毛晓芳老师的这堂阅读课,就是以读为主的较有特色的课。
阅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毛晓芳老师主要采用了“说读”、“析读”以及“写读”的方法。“说读”主要是“《春》美在画面”, 要求以“春天真美,美在                    图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你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说读”,学生把握了课文的内容,写文章,“写什么”是第一要素,而“怎样写”同样相当重要。所以毛晓芳老师的第二个教学步骤就是“析读”,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进行归纳。
在学生明确文章写什么、怎样写的基础上,教学水到渠成地落实到“写读”的层面,用写作促进阅读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老师立足初中语文教材,挖掘丰富的写作资源,解除写作教学无本可依的困惑,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使阅读和写作二者相得益彰。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区级课题研究活动登记表六
20152016 学年第 学期课题活动总结

姓名
张静平
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
本学期课题工作回顾
这学期,在课题组毛晓芳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学习课题理论,参与课题组成员的课题实践与探讨,自己也尝试着进行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我校课题研究组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将学生的读、写等语文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学期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得以顺利推进。
一、理论培训奠基础。
“理论指导实践”。我们语文教研组经常组织全体课题组教师进行理论知识学习,从文章中汲取养分并做好学习笔记,通过对《“读写结合”理论学习》、《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讨》、《读写结合的策略》等文章的学习,使教师们明确了读写结合教学的真正内涵:“读写结合”是一个“读”与“写”相辅相成的过程,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在中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写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每次学习后,语文教师能将学习到的新理念大胆地运用到阅读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去,努力探索出适合本班级的读写结合个性化之路。
二、课堂教学勇实践。
本学期,学校课题组安排课题组教师都要上课题研讨课。针对“读写结合”这个课题,毛晓芳老师教授语文《巧用外貌描写,鲜活人物形象》时,结合这篇课文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训练点,在学习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模仿人物形象,他们写得有模有样。吴春花老师在教学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写景文章后,又开设了一堂《依文画景》,通过写景的字词、句子和语段的指导和学生习作的研究修改,从而引导了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相结合,真的是妙不可言。
 
 
存在问题
 
过程性资料整理不够到位,课题研究课的反思不够深入,撰写相关论文篇数不够多。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城路189号 邮编:21316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