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已结题课题>>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计划总结>>候荣华--课题小结
候荣华--课题小结
发布时间:2016-12-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毛晓芳

 

关于课题《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的小结
侯荣华
在这两年课题研究中我坚持贯彻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课堂教学实践作保证,以反思小结促提升,努力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落实课题研究的过程,现把研究的过程中的做法及心得总结如下。
一、(一)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1、通过阅读积累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学生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并适当的点评。阅读积累自读课本中的文章及《读者》、《意林》等优良文学刊物中的好词佳句。每学期推荐阅读书目,扩充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2、通过生活积累素材
教师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正在实践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学会感悟,不但积累生活,更重要的是沉淀写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日记、周记的方式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指导学生观察时捕捉人物的行动、神态等细节,鼓励学生将别人看不到的、别人说不出的、别人感悟不到的素材与感想融进到本人的日记和周记中,尽量写得实在可信、写得活力四射、写得新意盎然。把本人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实在生活作为“活水”,为写作提供素材。
(二)利用阅读教学指导写作
1、学习语言,积累字、词、句、段。
教材中的阅读文章有很多值得积累的字、词、句、段。例如:《背影》第六段的动作描写,写父亲肥胖的身子,爬过月台买橘子的描写,既抓住了父亲买橘子的背影,又用了生动传神的动词,加强了表现力,是值得学生积累借鉴的好文段。这样经典的文字,一定要让学生背下来,他们会终生受益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越来深切的领会文学大师的语言魅力。
2、学习习作技能,构架作文。
阅读与写作不可分割,我们正是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在写作中品尝阅读,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步由阅读迁移到写作。著名的语文教师于漪曾说过:“让学生进行一定数量和类型范文的篇章结构的分析,对扶植学生有条理地考虑写作很有好处”。
3、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体会作者精神境界,提升作文品味。
“人品决定文品”,人品指的是人的品格。文品指的是文章的格调。郭沫先生说:“文章是人写的,因此首先是人的问题。古语说:“文如其人”,这是说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文章。结合配套试卷上的阅读文章,体会作者精神境界,转化为写作资源。
4、利用阅读文章,进行续写、改写、仿写。
吕叔湘曾说“例如把一句话拆成两三句,或是把两三句话合成一句。改写,种种方式的改写,种种范畴的改写,实在是作文的最好预备。”选入课文的作品,往往比较经典。在构思谋篇立意上,都有可供借鉴的地方。如果能找到更好的切入点,进行不同形式的改写、续写、仿写,让学生模仿语言、题材、章法,都会有良好的效果。
课题的开使展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过大量阅读的素材积累体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通过课内说写训练体系,学生的作文水平大大提高,课堂上用5-10分钟完成几百字小作文的情况早已司空见惯。
同时也提高了本人的运用教材的能力,本研究课题重在挖掘语文教材隐性的功能,在阅读教学中读写并驾齐驱,打破以往读写脱离的陋习,撑起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一片蓝天。要在阅读教学中寓写于读,就要做到将教材“一课两用”,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实验研究,掌握了独立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寻找教材中读写迁移点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能力。寻到了一些读写迁移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方式,努力实践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读写迁移的“有效”性。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城路189号 邮编:21316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