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小结
1)、大部分学生作文基础差,作文兴趣不浓。
我校学生自小学升初中时候,语文基础比同类学校平均分就要差几分,作文基础自然也就相应会薄弱一些,部分学生作文的兴趣自然也就不浓厚了。
2)、作文错别字多,辞不达意现象突出。
语文基础的薄弱反映出来作文错别字特别多,有的一篇作文有几十个之多。一部分学生甚至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不懂怎样通过事情去正确表达主题。
3)、作文素材陈旧,时代感不强。
部分学生所写作文素材和小学时候没什么区别,个别学生甚至出现每次作文开头都是一样的,受小学背范文的影响太严重,毒害很深,因此所写作文时代感不强。
4)、作文思路狭窄,缺乏创新。
我校学生由于身处农村,信息较为闭塞,眼见较窄,阅读范围较为狭窄,有的只喜欢看老夫子式的漫画,对文学作品基本不感兴趣,表现在作文上写作思路也相当狭窄,几乎千篇一律,很少见到有新意的作文。
5)、部分学生作文假话多。
学生缺少对生活的感悟,因此所写作文多是没有真情实感的假作文,读来也就不会打动人。
6)、差生照抄作文或不写作文的情况相当严重。
我校部分差生对语文不感兴趣,因此学习写作文态度更差。老师要收作文,他们就随意找篇作文照抄,有的干脆不交。老师追收,回答说不会写。
二、强烈的反差
三、作文教学怎样触动心灵的弦,以情动人?
(一)燃点欲望,激发热情。
教师的命题要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作文指导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牵线搭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冲动。指导前要仔细分析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做到对症下药。上学期我曾经根据学校校运会要求学生写《看,我们这一班》。许多学生都把校运会中的精彩片段呈现出来了,连古初开都可以写出杨加明同学的跳高经典片段。“……他身穿夏装校服,裤脚全是挽上大腿的,好象下田耕种的农民伯伯。双目有神,鼻孔张大,好象胸有成竹的样子……到他跳了,只见他加紧脚步跑到竹竿前,双脚一蹬,轻轻跳起,头和背稍微向下,屁股有些下沉,靠住竿,把竹竿挤压掉在地下,竹竿“嘎吱嘎吱”的响。全场的人大笑起来:有的用脚踢地,有的鼓掌,有的前俯后仰,笑的人仰马翻……”
(二)找寻感点,有感而发。
学生要有米下锅,教师就得寻找适合学生抒发的感点。作文写作的感点既可以是某一对象的形态、特征、功能,也可以是自然景物、某一情景、某一场景,还可以是某一人生经历、感受、感悟等等。必须得让学生有感而发。否则,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无病呻吟、空话连篇。《往事》的作文写作,我便要求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人、事、场景、片段,最想对某人、某事所说的话进行写作,学生抒写的自然便是自己心灵的独白。触动了学生心灵中那根写作欲望的弦,自然文章便如汩汩清泉,喷涌而出。怎么还会出现学生不愿写作文,不想写作文呢?
观看电影《小鞋子》后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学生的话语也是令人称赞不已。“今天,阿里并不是为了如我们一样丰富的物质,而是为了一双小鞋子。就仅仅为了一双小鞋子,他不管多辛苦,前面的路多难走,他都坚持了下去。这就是一双鞋,他就认为那是他的天堂。这份坚持与善良,不是我们现在的宝贝们看到后应该羞愧而低下头来了吗?金鱼的吻送给了阿里那长满泡的小脚,你知道那代表了什么吗?那是代表幸福的大门只为艰苦奋斗的人们而打开,神圣的清水只为知道贫穷的人们而洗涤,快乐的笑容只为朴实善良的孩子而长挂于脸上。——三(7)杨敏华”读着这样富有哲理的话语,无论我们的老师,还是我们的同学灵魂无疑也受到了一次洗涤。
(三)再现场景,直抒胸怀。
农村中学的学生视野不够开阔,初三学生的升学压力令他们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关注学习以外的东西,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堂让他们多接触外面的世界,特别是多媒体的广泛运用,更为学生的知识殿堂打开了大门。
5.12的汶川地震,开头我们的学生许多都漠不关心、无动于衷。一节《天佑中华》的作文教学,学生面对一片片的废墟、一次次的救援、一个个令人震撼的生命之曲,无不为之动容,直抒胸臆。“五月的烛光,是生命的祈祷,是悲痛的呐喊,是泪花的跳跃,是生死的眷念。”“……看啊!广州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在媳妇的搀扶下,正一步步的走向捐款箱,手上紧紧握着那三十张鲜艳的百元大钞;一位失去右腿的残疾人正捂着口袋,在百里之外向捐款箱走来;一位纯真的孩子拿着全部的压岁钱,在众人的注视下来到了捐款箱前;一个衣衫褴褛但又可敬的乞丐慷慨解囊,捐出了整整一百五十元;北京的义务献血车前排起了五百米的长队…….”。“挫折可以打败展翅高飞的雄鹰,却永远打败不了腾飞的中国”。
激昂的文字在跳跃,那是学生真情的流露,那是学生在抒写对生命的感悟!
(四)景物描写,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文要想触动学生的心灵,还应营造一定的环境氛围。可以借景色抒情。若是作到情景水乳交融,那自然便能打动读者的心灵,作者与读者一起产生共鸣了。
“微风轻轻地飘来,撩动了我的心,这里成了风的世界;和煦灿烂的阳光撒在我身上,温暖了我的心,这里成了阳光的播撒区;人山人海的运动场,震撼了我的心,这里成了学生的舞台。”这是梁宝仪的文章开头,无疑的便将我们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欢乐的海洋了。
“月光洒满大地,青蛙在高歌,蟋蟀在伴奏,萤火虫在翩翩起舞,这一切让我流连忘返,让我返回了童年,返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这是苏启明的《童年往事》。读着这景,自然感受到美丽环境所烘托出的美丽的母亲了。
(五)学会留白,余韵悠悠。
随着音乐的播放,随着文字的跳荡,我看见无数的学生默默地流下了痛楚的泪水。为什么前面这么多的视频学生会无动于衷,而一首诗歌竟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能够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
我思索了很久很久,终于我有了答案:文字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它的情感渲染力量,二者叠加,其作用无可限量。因此,教学生写文章时,同样可以采用这种留白的方法,让学生的作品余韵悠悠,焕发出惊人的力量,以情动人,深深打动读者!
其实,要让学生真正喜欢写作文,并非以上几点就能解决问题。以上几点仅是我个人的一家之言,也许有些过于浅见。但我仍然希望能够为其他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