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已结题课题>>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策略研究>>理论学习>>学习材料一: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讨
学习材料一: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讨
发布时间:2014-12-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毛晓芳

 

学习材料一: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讨
 
一、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形式多样的仿写训练
(1)通过仿写范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
    在每课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精美句子、重点句子反复诵读甚至会背诵、品味,可先让学生复述其妙处,再进行仿写。这样,既积累了知识,也让学生知道选词用语须合乎语言规范,应准确使用词语,巧妙运用修辞等,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连贯通顺。 
(2)通过仿写范段提高学生构段的能力。学生开始习作,对一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很难把握。因此,我们要通过引导学生对范段的仿写,来帮助学生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提高构段能力。构段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总分方式构段,有并列方式构段的,有因果关系构段的,对于这些构段方式典型的段落,是构段仿写的最好范例,教师切莫放过。
(3)通过仿写篇章增强学生布局谋篇能力。篇章仿写犹如书法临摹,是利用好的文章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篇章仿写包括写作顺序的仿写和布局谋篇的仿写。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展开的,中间分说部分又用“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句式引出六个方面的原因可谓结构清晰。教师可在指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仿写训练《树叶为什么这样绿》等。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仿写,都要注重指导学生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表达真情实感。这种以仿带写、以仿促写的方式,有利于顺利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促进学生逐步向自主独立习作过渡。
 
2、把握课前读写环节
(1)结合课前预习,引导学生通过读写结合学会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2)利用课前五分钟,读写交流,促进思考,提高表达
 
3把握教学之后的读写环节
   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从内容看,写人、记事、绘景、状物、描写活动等不同类别的资源(素材)都有反映;从形式看,有文字素材(分词语、句子、段落和全文素材)、音像素材和实体素材。因此,“读写沟通、从读学写”的方式,除前面介绍的向课文借“生花妙笔”,通过模仿由读到写迁移外,还有很多的途径和方式值得研究。
(1)变换文体练习写。比如:将古文译成短小精悍的现代故事;为游记写一段导游词等。这种练笔方式由于是建立在读通文本、领会大意、感悟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会感到既有写的(有素材)又能写(有方法)。变换文体写的方式很多,最常见的有古诗改写现代诗与记叙文、童话等文体的互换。
(2)发挥想象补充写。有些课文的内容或比较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余地,这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是最好的读写训练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教材中的内容,巧妙地指导学生推测、构思,以小练笔的形式在这些“空白”处加以补充。
 
4、优化课外阅读策略,提高读写结合的实效性
  读写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因此,必须把课文教学引伸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经历来充实课文教学,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
(1)读写周周练
  读写结合应以自能为目标。因此,必须把课文教学引伸到课外,与相关的生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课外阅读、生活经历来充实课文教学,使教者们的阅读教学更加灵动而丰满。
(2)假期读写
  寒暑假,可以适当布置学生看几本书,要求学生特别关注作家的选材和语言风格,也来写写我们身边极富个性的人、鲜活动人的事。假期读写,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使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又起到了很好的练笔作用,而且对于学生来说,写之有物、乐于下笔,一举多得。因此,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以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主径,以课外实践为载体,拓展“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读写结合”的内容,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既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又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城路189号 邮编:21316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