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已结题课题>>语文拓展教学的实践研究>>计划总结>>个人研究总结(沈亚芸)
个人研究总结(沈亚芸)
发布时间:2012-12-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网站管理员

初中语文“拓展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总结

雪堰初级中学语文组     沈亚芸

一、课题意义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阅读的过程是知识吸收和积累的过程,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知识会不断丰富,文学修养的训练与提高更是得力于大量的课外阅读,作文水平的提高也与大量的阅读密切相关。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拓展性阅读教学”正好为学生构筑了这样一个开放而活跃的语文学习的平台。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对所学文章内容的内涵和外延有更深刻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实践和对未知领域的设想,构建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网络,积极开创知识的新内涵,从而增强创新意识。从信息论角度看,阅读的过程是信息的输入(吸收)过程。从这方面讲,“拓展性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获取信息的触角向外延伸,让学生“多读”、“博读”,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向外延伸。

“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思维和形式也将是多元化的。它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潜在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适应学习型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积极开展拓展性阅读是有其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二、拓展方式

大体有这样几个内容是我们语文课堂经常进行拓展的:一是向文本拓展:二是向生活拓展;三是向学科拓展。

1、向文本拓展:阅读是人们获取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一个人的思想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文本拓展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课外的阅读指导。它的方式有很多种。将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其他作品整合起来,实现师生和文本、作者三者的立体对话。在阅读教学中,对话追求的应该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灵魂的相遇,精神的交流。我们促使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能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能激起学生对文本的向往。

2、向生活拓展:向生活拓展,就是让语文回归生活,让语文教学走向社会生活,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使教学成为生活的阐述,阅读成为生活的体验。比如说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开展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写信、游记等。重视应用文的写作,让作文学以致用。这就是将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将语文课堂和生活融合起来。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掌握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借以语言文字进行顺利的交际,获取广博的知识,获得幸福的生活能力。

3、向学科拓展:向学科拓展就是将音乐、绘画引进课堂,让语文和数学、社会、自然等学科融合起来。语文本来就是一门工具学科,它和其他学科的整合,对于小学来说,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求。在武汉的很多课堂里,就有这种学科之间的拓展,运用得恰如其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看到更加广阔的学科的知识的魅力,更增添语文学科的美。

三、实验成果

“营造书香班级,让好书陪伴学生,让经典滋润学生童年。”拓展阅读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师生个个看书、做笔记、写读后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活动中,班级里已经形成了“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的氛围。

1、拓展阅读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2、拓展阅读活动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3、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4、提高了学生的读写水平

5、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四、问题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拓展,必须建立在尊重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上,不能偏颇或者曲解,也不可面面俱到,拓展的内容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2.部分学生缺乏兴趣,阅读量不够。方法不当,造成高耗低效。良好的阅读习惯仍未养成。仍然语感不强,语言不丰富,学生的阅读、作文能力较低。这些学生的提高急需解决。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城路189号 邮编:21316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