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初中语文“拓展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修订版)
一、研究背景
从记忆中我初中生涯时的语文教师,到我参加工作实施语文教学,外出听课学习,我总感觉,大多数情况我们都是在“教课文”,而不是“用教材”。这种情况下的语文教学暴露出的问题是,“缺乏新意,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收效低,浪费重”。似乎是“教师被教材牵着走”,“被教材禁锢住了”,教师一丝不苟地教,学生认认真真学,效率感觉没什么改变。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越学越觉得提不起劲,兴趣不浓。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着手初中语文“拓展教学”的实践研究。本来教材是有典型性的,它是展开教学的基石,是课标的内容具体化,所以,基于教材是必须的。但往往造成千篇一律的教学,缺乏“语文个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就淡化了。其实,这也就是淹没了教材的典型性。本课题研究与实践,旨在想办法引导教师反思自身教学现状,发掘教材的典型性,并为之扩大化,更好地读深、读透教材,激活语文教学,改变“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收效低”的状况。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拓展,即“延伸”,就是依据“课标”精神,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研究、运用,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读深、读透教材,以达到教师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因而,“拓展教学”,是教师在“立足课标精神”和“对教材的研究运用”的基础上设计的“课堂教学”,是对“常规教学”的必要“补充”、“延伸”、“扩展”和“提升”。
三、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研究现状:新课改实施以来,一度时间教师都曲解了“拓展”,成为制造所谓“亮点”的手段。专家发现其中问题后,加以批评指正。但又使一些同人怕“拓展”,畏惧了。其实,在于“度”。而“度”的把握在于“拓展”得“准”。真正意义上的拓展,应该是围绕文本,强化教学的“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理解把握文本中典范性的“工具性”“人文性”价值内容。
研究价值:
1.“拓展教学”基于教材,发掘教材中“典范性”价值内容,追求读深、读透教材,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2.能更大限度地激发教师对教材解读的意识,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的能力,上出语文教学的个性。
3.“拓展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宽广的语文学习天地,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思考分析、创作表达等能力,从而更好地形成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提高教师发掘教材“典范性”价值内容的水平,设计出科学合理精彩的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2. 通过实践研究,提高教师研究、运用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
研究内容:
1.依据课标精神,根据自身教学实际,对“拓展教学”的内容选择进行研究。
2.基于课标,适度拓展教学目标。
3.基于文本,适度拓展教学内容。
4.基于实际教学,适度拓展课程资源。
五、研究思路、研究设想与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以教研活动为平台,融课题研究于教研活动、教师校本培训中,边实践边研讨,边反思边实践。参与课题实践研究的组员每学期开设1-2次“拓展教学”,并以此为实践典型,展开研讨反思活动。
研究设想:研究大致以文本体现出来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典范价值内容为切入口,进行“拓展教学”实践研究,突出教学“文体意识”,上出“语文特点”。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查阅相关理论资料,收集、整理、运用相关信息,集成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
2.行动研究:围绕课题研究目标,立足课堂教学,进行实践反思总结实践的行动研究。
3.经验总结:立足教学实践研究,进行分析、反思、总结,形成经验性成果。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申报阶段。2009年9月— 2010年2月
结合课表精神和自身教学实际交流讨论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确立研究方向,写好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组建课题组,讨论分工,做好申报立项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10年3月— 2011年1月
此阶段首先根据教研室课题审批意见,进行课题具体实施方案的研讨与修改。根据组内研讨的意见,进行实施方案的修改。
按照方案,基于备课组,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与课表精神对自身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基于教材设计“拓展教学”,展开实践研究。此阶段的“拓展教学”是研究个人根据对课题的理解和自身教学实际,进行的研究教学,是“求异”。为的是,发挥研究者的个人理解与能力。结合“拓展教学”的实施,逐步对“拓展教学”的目的意义、内容选择,有效推进的方法,进行研究。并提醒研究成员及时撰写心得与论文。
第三阶段:实施第二阶段。2011年3月— 2012年6月
在上阶段实践反思总结的基础上,组员已能认识“拓展教学”的目的价值,并通过实践研究,对如何挖掘教材,如何更好地运用教材设计“拓展教学”以解决自身教学中的问题与薄弱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力与把握力。为了使研究更有效,经过研讨我们进一步“趋同”,把此阶段研究的方面与目前的语文教学的盲点、热点结合起来,确立了“作文专题”研究,“复习教学”研究。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2年9月— 2012年12月
整理课题研究的各方面材料与成果,写好结题报告,做好结题验收工作。
七、研究人员
主要负责人:
金富东 中教一级 课题各方面工作及协调、课题研究实践
吴莉赟 中教一级 实践及学习理论资料收集
侯荣华 中教一级 实践及学习理论资料收集
管 琛 中教一级 实践及学习理论资料收集
课题研究人:全体语文教师
陈 林、吴 伟、龚新芳、张静平、沈亚芸、吴春花、毛晓芳、吴秋萍
(注:负责年级以实际教学年级为准)
八、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研究成果方向 |
成果形式 |
预期完成时间 |
发掘教材典范性价值内容的途径思考 |
心得或论文 |
实施第一阶段 |
研究、运用教材 |
心得或论文 |
实施第二阶段 |
教师专业竞赛或专业成长荣誉 |
获奖证书 |
结题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