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比较性拓展阅读教学四法
张静平搜集
比较阅读是阅读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有认识。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能大大提高学生感知美文,理解作者情操、写作思路、文章技法等能力,养成一种“由此及彼”的迁移思维的习惯。
一、语文阅读教学时可采用纵向比较的方法
所谓“纵向比较”,就是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内发展变化进行比较。
1.古今作品比较
如教郦道元的《三峡》一文,教学时就可采用古今比较拓展的方法促使学生加深认识。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与余秋雨的《三峡》,通过古今作品异同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到三文的共同之处都写到了三峡山水的奇伟:李诗的重点是借景抒情,抒发自己遇赦东返时无比轻快的心情;郦文意在写实说明,重点描写三峡隐天蔽日的地貌特征和四季景观的主要特色;余文主要在阐发由三峡的文化景观、自然景观引起的关于社会历史、人类精神、民族精神方面的思考。通过比较,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2.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比较
一位作家,在他创作的道路上,由于认识程度变化等因素,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感情基调。把他不同时期的作品加以拓展比较阅读,就可以进一步认识其思想和风格。
教学李清照的《武陵春》时,我们把她的作品进行整合,对她的作品展开专题教学,我们选入她前后的代表作《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进行比较阅读,体会她前后期的语言风格、意象、题材等方面的变化。李清照前期词语言清新自然,欢快美满,偶尔有闲愁点缀。而后期词基调则以悲凉凄苦为主,其中愁苦与前期相比强烈沉重了许多。学生通过比较鉴赏,理解了李词前后期的差异绝不是个人化作品与社会化作品的差别,而是在个人化作品的前提下,由于个人经历的变化而导致的情感基调、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变化,也加深了对婉约派词的理解。
二、语文阅读教学时可采用横向比较的方法
所谓“横向比较”,就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学过的其他学科的知识,作为认识新知识的根据,从横的方面追溯。
1.可以围绕某个问题,将多篇文章进行横向拓展比较阅读
如学诗歌时,将多首诗横向比较。如将《敕勒歌》《望天门山》《春夜喜雨》《江南春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天净沙·秋思》等的写景抒情异同比较,则不仅使学生明显感到诗中所描绘景物不同、笔调不同,所寓之情亦不同,加深了对每首诗个性的感悟,而且对抒情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共性特征有所感悟。
2.同一作家的两篇或几篇作品进行比较
如在教学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时,可将他的另一篇散文《济南的秋天》让学生一同阅读讨论。通过比较,指出这两篇散文在写作内容、写作风格上有哪些异同?老舍运用了哪些相同的和不同的表现手法?写出了相同对象不同季节所显现的不同特点?从两文中可看出老舍散文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等。
三、语文阅读教学时可采用同中辨异的比较方法
即“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而认识异同点的方法”。事物是分为若干类别与层次的,即使同类同种也性状各异。只有把握住它们的区别,才能掌握事物的特征,才能抓住它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也才算认识了这个事物。如在学《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之后,进行比较几同几异。相同的是,都以某一建筑物为题的记叙文,都是在遭到贬谪之后写的,都是在记叙中结合描写、议论与抒情。不同的是,《岳阳楼记》是以劝勉友人为由,以忧为主,主题单一,语言流畅,意境开阔,洋溢着豪壮之美;而《醉翁亭记》则是以自醉为题,以乐为主,感情复杂,语言委婉,意蕴含蓄,充满了幽雅之美。
同一题目不同形式、内容的文章的比较性拓展阅读就属于这一类。如教学周建人的《蜘蛛》一文时,让学生阅读台湾作家涂静恬的同题文章,两篇《蜘蛛》无论是采用的文体还是观察角度都截然不同,前者是说明文,侧重于说明蜘蛛的生态特征,体现出一定的知识性和科学性;而后者是一篇记叙性散文,侧重于记述对蜘蛛的观察和感受,较多地体现了形象性和思想性。这种比较对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观察、分析、表达的能力,都是不无裨益的。
四、语文阅读教学时还可采用异中求同的比较方法
比较阅读,异中求同,进行求同思维,它要求对所分析的对象能宏观驾驭,分析归纳,从而找到其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如分析《祝福》中祥林嫂的形象时,可拿她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进行比较。通过这些拓展比较,便可归纳出一些普遍性的东西:在旧时代,中国女性的地位是低下的,她们又是勤劳能干的。
总之,拓展比较阅读是培养学生鉴赏性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是能够较好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事物相互联系和存在差别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是一种扩展思维、提高读书效率、牢固掌握知识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