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已结题课题>>语文拓展教学的实践研究>>理论学习>>学习资料七《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
学习资料七《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
发布时间:2012-12-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网站管理员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

           张静平搜集

课标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是开放性,发展性的课堂,如何让课堂充满生机情趣,充满生机活力,体现发展的主题是教师们时常思考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有意识的教学拓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它能通过拓展的方式,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力度、深度、宽度、高度和厚度,大大延伸学生思维的触角,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课堂装上两轮、插上双翼,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找到突破口,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找到切入口。

一、 语文课堂教学拓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拓展”即拓宽、展开之意,它的运用符合人由内到外,由外而内,反复运作,良性循环,螺旋上升的认知规律。课堂教学拓展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活跃了学生思维,开发了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使课堂内外相联系、学科内外相融合、校园内外相沟通,对开放式的语文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它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扩充。每堂课学生都会获取一定的知识,只有把这些知识进行及时、有效地巩固,才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换成自己拥有的知识。如果在45分钟之内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课堂知识的积极拓展,加强知识的交叉、渗透和整合,就会让学生对知识得到有效巩固的同时,相关知识也得到了有益的扩充。二是它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不仅要学到知识,更应该把知识被有效地贯通、融合,并运用起来,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从而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三是它有利于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开发。创新型的思维是创新精神的体现和创新实践行为的先导。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联想和相象的作用,使大脑高速运转起来,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积极生成多样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 语文课堂教学拓展的方式和方法

(一) 运用联想和相象,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拓展

鲁迅说:“孩子是可以敬佩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昆虫的言语,他想飞上天空,他要钻入蚁穴。”新《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我们应尽量努力探索多种技巧,发挥学生联想和相象的优势,挖掘他们丰富的潜能,积极促进课堂教学拓展。一是要善于发现良机,激发联想和相象。要细心地察言观色,牢牢抓住学生特点,随机应变,看准时机让学生的联想和相象飞扬起来。在教《坐井观天》时,学完课文后问: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们放开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任思维自由飞翔,自由述说。二是要善于变换句子,推进联想和想象。对于作品的标题,精妙的句子,通过增、删、改、换、移,大胆地使之改头换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类比、对比、联想和想象。如教《坐井观天》,回到课题时,将“井”换个“家”字、“校”字等,联系生活实际谈看法。三是要善于用旧瓶装新酒,沟通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来源于学生平常的情感体验,在上新的课文时把曾经上过的课文及已学的知识有机联系起来,以促进新旧知识的融通。学《清清的小溪》时,提示:关于环保的课文,你知道的还有哪些?同学们想到了学过的课文《狐狸卖空气》,个个举起小手讲他知道的有关环保知识。四是善于跨越学科,激发联想和想象。语文教学要以“语文学科”为中心,进行跨学科拓展,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来服务于语文教学。如把音乐、美术、体育、数学、自然等学科的有关知识运用过来,丰富课堂的内容、表现形式和思考方法。五是要善于创设情境,发挥联想和想象。创设一定的情景氛围,让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让他们的神思飞扬,从而使他们在自然而然的联想和想象中去加深对知识的领悟。如上《狐狸卖空气》时,带学生去学校的“启智园”,感受校园空气新鲜,联想城市环保美好。

(二) 培育多种思维模式,加强课堂教学拓展

思维有很多种,在语文课堂当中,主要运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辐射思维和优化思维服务于拓展教学,同时又会在这些思维运用过程中反过来加强思维锻炼,形成多向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一是顺向思维的运用。顺向思维是窗在思维的基础,通过对课文从古到今、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地拓展,从复杂多变的事物中,去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似规律。如在教《四季的脚步》时,感受每年四季,周而复始,联想每过一天,也有相似。二是逆向思维的运用。逆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它对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拓展中,应积极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积极促进学生在思维方向上的“反弹琵琶”,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多向性,来激发学生想象能力。如上《我是什么》时,讲“水”有好处外,还思考有哪些坏处,讲防洪水时既有“堵”的方法,也有“疏”的方法。三是辐射思维的运用。辐射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高潮,它可以引发学生广泛自由地联想,使思路流畅而开阔,从而获得许多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课堂拓展中要善于根据学生已有的信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从多方面寻求答案。如上《新型玻璃》时,让学生思考回答日常生活都需要哪些性能的玻璃,给咱们的教室安哪一种。四是优化思维的运用。在课堂拓展过程当中,优化思维是不可缺少的,它对于辐射思维所获得的多种解决方案进行优化组合,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如上《狐狸和乌鸦》时,让学生在给乌鸦的点子中找出一个最好的点子。当然,除这四种思维外,还有环形思维、超前思维、假想思维、归纳和演绎思维等,这需要我们结合课堂教学拓展实践不断探索和运用。

(三) 重视个性差异,推动课堂教学拓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的个性也是千差万别的。在教学活动中没有个性就没有独特性,也就没有创造性。新课标思想要求语文课堂能够张扬学生个性,体现学生的差异。在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当中,要善于运用个性张扬的优势,使课堂拓展变得丰富多彩。在课堂教学拓展中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体验、价值观念,认真关注学生个性,把学生看成是知识创造主体,让他们对课文进行创造性地拓展。一是运用个性化的情感去拓展。比如在课本剧的表演当中,用学生具有独特性的个性情感去体味课文中角色或作者的情感,使其积极参与课堂表演活动,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演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如上《骆驼和羊》时,最后让学生根据课文表演。二是运用个性化的思想去拓展。每个学生的境遇是不相同的,它们对于课文的理解,也会有深有浅、有高有低。让他们结合自己特有的个性化的境遇,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到对课文的理解中去。如上《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谈感受,说体会。三是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去拓展。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他们的语言也各有特色,在课文朗读中,在文章赏析中突显个性。四是运用个性化的爱好去拓展。大多数学生在课余都会有一些兴趣爱好,如踢毽子、跳橡皮筋、踢足球等。他们在这些兴趣活动当中,都会有自己个性化的体验,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中,可以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个性化爱好或特长,以服务于课堂教学。

(四) 丰富活动形式,深化课堂教学拓展

语文课堂教学拓展的外在形式有很多,它们都是拓展教学不可或缺的载体。一是“说”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讲一段自己的经历,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拉一拉自家的“家常”,或开展课堂辩论、讨论、演讲,诗歌朗诵等,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这些表现形式中去,以达到拓展的目的。如《新型玻璃》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以拟人化的方法作“XX新型玻璃自述”。二是“写”的形式。在课堂中要求学生写一句最想说的话,写一段故事发展的续集,写一首小诗,写一段人物简介,写一句广告用语,填一个恰当的词语,写一段反映心情的文字等,以达到拓展的效果。三是“演”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在课堂中演一段课本剧,演一段双簧,演一段相声,弹一段琴,唱一首歌,跳一曲舞,做一个游戏,画一幅画,恢复一段场景等,来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根据《狐狸和乌鸦》文中的三次对话,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相关角色。四是“画”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中把语言演变成图画。如在教《四季的脚步》时,让学生画一画最喜欢的季节。五是“查”的形式。让学生在上课之前或上课之后浏览网络、图书,进行走访、调查、研究等,对课文相关资料进行广泛查阅、收集,再把资料带进课堂和大家一块分享。如上《我是什么》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水的谜语和水对人类的贡献及破坏的资料。课上讨论水对人类的利与害。六是“做”的形式。自己动手做 一些手工作品,如做一张贺卡、一页书签、一块丝绣、一个泥人、一件模型、一座盆景等,写上名言警句,取个“另类”的名字,让学生通过动手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赤壁之战》时,在课堂上让学生给曹操,周瑜,黄盖三人各写一句忠告和赠言。

三、 语文课堂教学拓展要注意的几点

首先,对课文内容较好的把握是课堂教学拓展的基础。再好的花园都是建在实实在在的土地之上,再美的拓展也只能植根于对教材较为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之上。有一些教师充分认识到了拓展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沉不住气,急于拓展,舍本逐末,喧宾夺主,而忽视了对拓展基础的奠定一对课文内容的基本理解和对课文知识的基本掌握。这样使得学生的拓展思维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课堂拓展起来,也显得非常生硬,有很强的断裂感,很难达到拓展的预期效果。

其次,要注意紧扣课堂教学拓展的最初动机和根本目的。课堂教学拓展必须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性和方向性,才能达到拓展的效果。在拓展的过程当中,必须紧紧地把握拓展的动机和目的一一通过拓展过程,为课文内容服务,以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拓展决不只是单单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千万不能脱离主题,而漫无边际地闲扯,或仅为了“拓展”而拓展,随意而行,以至于课堂内热热闹闹、花里胡哨,学生大脑内却空空荡荡、抓不住要领,浪费 时间,反害其意。

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拓展中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课堂教学拓展是师生共同的“活动”教师此时决不应是“旁观者”一只放手让学生去干,自己却百事不管。而应该是指挥若定的组织者,既要当好“勤务兵”,充分地为拓展做好一切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又要善于把握好拓展的“度”,做好调控工作,不要拓展一“发动”,满堂闹哄哄,一发不可收。教师应该是热情满怀的“参与者”,投入到学生当中去,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学生拓展“活动”的快乐,和他们分享拓展的果实。教师还应该是胸有成竹的“引导者”,及时点拨、及时评价、及时小结,展不开时引开去,扯得远时拉回来,成功了给予赞扬,失败了帮助反思,伺机回归课文,紧扣课堂主题。另外,为了更出色地进行课堂拓展,教师要在课堂外多学习、多思考、多钻研,尽量把自己修炼成学者、“杂家”,因为随着拓展的深入进行,学生“杯子”里的“水”会越来越高,特别是面对众多的“杯子”,我们教师“桶子”里的“水”也应“水涨船高”。教师在课堂内应多留意、多实践、多反思、多总结,努力做到在拓展的课堂上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左右逢源,随机应变。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城路189号 邮编:21316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