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已结题课题>>物理利用预学案提高教学实效的研究方案>>课题成果>>论文
论文
发布时间:2012-12-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网站管理员
请点击图标下载浏览:



高效物理课堂—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机整合

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王芳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物理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实践中我们不能只注重传统教学模式或信息教学手段,而是将二者有机整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随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势必使物理教学趋向多媒体化、信息化、智能化。但信息技术的出现并不能机械地取代物理实验教学中已存在的东西,而应与其进行有机兼容、整合。在现代物理实验教学中,无论是过分地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忽视传统教学;还是拒绝使用信息技术,把传统教学视为改进教学方式唯一途径,都会不同程度减弱教学效果。本人就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整合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实验环境,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利用课件等多媒体手段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可以使

教学变得有声有色。针对一些抽象概念和 规律的分析,可利用课件可向学生展示当时当地无法看见的现象和过程,这样不仅可以创设实验环境,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眼。

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实验做补充,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

    物理学属于一门自然学科,课本上的知识多是人们在以往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比较多,其中有一些实验是和理想情况有所差异的,有一些实验又难以操作。如果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嵌入进去,充分发挥它的优点(如:模拟实验规范精确,形象直观等),则既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又为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降低了难度。

在做水的沸腾的实验的时候,教材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温度变化,还要求学生观察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声音变化。而在实际操作中,水沸腾所用的时间比较长,同时由于气压的关系使水的沸点达不到100摄氏度。对于学生来说没有看见理想地情况。由于我们加热的水又比较少,根本无法听清楚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声音变化,实现不了教学要求。利用信息技术不仅完美再现了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理想情况,并且可以清晰的听到这一过程中的声音变化。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完善探究实验

    在物理实验中,有一些实验的仪器装配比较复杂。再某些时候需要将实验器材拆卸调重新进行装配,这样就耗费了大量操作上的时间,使学生的注意力产生了分散。此时如果在实验的基础上再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对实验进行辅助,就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

    在做滑动变阻器如何选择接线柱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一共有四个接线柱,如果两两相接一共有六种选择。不同的选择也就意味着接到电路中的电阻不同。教师的演示实验一般都是把六种接线柱的接法都分别做一遍,做过之后学生对不同接线柱选择后的效果并不一定会记牢,这时候重新再做一次肯定又要浪费时间,此时我们可以把六种情况分别用动画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再对照刚才的实验操作,滑动变阻器的用法也就一目了然了。

    在学习汽油机工作过程的时候,由于汽油机的模型比较小,里面的曲轴运动、阀门开关、活塞运动学生根本就看不清楚,实验的效果非常不明显。这时在讲解完四个工作冲程后,直接用动画把一个完整的工作循环显示出来,就巩固了学生对于汽油机工作过程的理解。

四、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更大的操作空间

    很多物理实验器材都是玻璃制作的,很容易摔坏。并且很多器材的使用必须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很有可能破坏实验器材,这也是一个浪费。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让学生直接在电脑上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可以任意组装,若不正确可随时重装,其他同学还可以为其找出错误的原因,与其进行交流、讨论。

    在学习电流表的使用的时候,做学生实验的时候老师必定要强调电流表的接线柱不能接反,量程不能选错。可是有的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对这些规范并不赞同,他很有可能去自己尝试看一下效果。如果采用信息技术,把电流表,用电器,电源和导线做成动画,让学生通过鼠标自由的去连接,不仅同样能够完成教学目的。还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发现由于自己操作而带来的现象,从而对电流表的使用规范更加牢记于心。

虽然信息技术在物理实验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可是如果运用不当,也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信息技术和物理实验整合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不能完全用信息技术来替代实验操作

现在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教育现代化,实验过程甚至是整节课都用信息技术来代替。这样带来的弊端是学生就像看了一场电影,但是对电影中的细节却没有注意到。甚至有的学生都会怀疑这个电影的真实程度,对物理实验的现象和结论抱有怀疑的态度。

其次,物理学科除了需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体系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等。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能力都是在学生实验中完成的。所以,为了增强实验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为了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的综合能力,能够动手操作的实验尽量让学生实际操作一遍,没有必要用到信息技术的尽量不要运用到信息技术。

二、不能利用信息技术取代教师在实验操作中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主动施教的知识灌输者;信息技术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所学知识使用的手段和方法。如果放任学生自由的去进行网络物理实验操作,那就带有一定的随意性。不知道按照什么样的实验顺序、观察哪些实验现象、如何分析实验现象得到结论。所以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失,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网络的物理实验教学。

三、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

由于存在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教师之间也存在着年龄差异等众多的原因。许多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相当薄弱。不会使用电脑、不会上网下载有用的资源、不会使用实物投影仪或者电脑与实物投影仪之间不会转化。甚至有教师上一节课旁边需要一个专门负责信息技术操作的教师。这些都对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的整合带来了困难。所以能熟练操作信息技术成为了整合的一个必然条件。

    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而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又是实验教学成功的重要保证。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弥补传统物理实验的不足,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自主观察实验、自主分析、归纳、总结、抽象成新知识的能力。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城路189号 邮编:21316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