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心价值观。本课题所指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就本课题而言,主要指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2、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根据社会形势发展和本校实际,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改革创新,通过改革创新提高德育实效、提高学生思想素质。 本课题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学校德育研究,一是着重研究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二是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精神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机制、方法和途径。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3年12月23日),为本课题开展研究的重要理论指导。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4年4月发文:《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本课题研究指明方向,提供了依据。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德育创新方面,许多地方和学校在德育创新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如广东韶关市《乐昌市中小学校德育特色创新与发展实施方案》(2012-2015年)提出“树立 ‘厚德弘善,感恩励志’为核心的德育特色创新”;上海宝山区广育小学提出 “在德育观念上创新,是关于 ‘德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邮经济开发区初中的《创新德育工作方式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等。 上述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对本课题研究有借鉴,但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之后,有必要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基于核心价值观创新学校德育工作进行研究和探索。 4、可能的创新之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重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创新学校德育工作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改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机制的研究,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也是可创新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