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图标下载浏览:

“学案导学式”教学的几点思考
武进雪堰初级中学 徐波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的背景下,“学案导学式”教学以其特有的实用性、高效性和易操作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从学案的编写原则、基本内容、使用和反思等方面对“学案导学式”教学谈了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学案编写 学案使用 学案反思 学案导学式教学
备教案,历来是教师最为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老师们为完成任务疲于应付,大量的不约而同的抄袭同一教案,尽做无用之功。备课检查则凭教案的数量、环节、书写定优劣,重形式轻实效。如何尽快从目前教师教案流于形式的误区中解脱出来,引导教师把精力切实放在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和策略上,变应付型教案为实用性教案,将传统的“教案”变革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是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途径。笔者尝试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学案替代教案,此法犹如架起了一座师生共同发展的桥梁,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尝试“学案导学式”教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学案的编写是“学案导学式”教学成功的关键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设计的一种学习方案,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技能、自学水平、教学大纲及考试要求而编制的指导学生每一课时的助学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在实践学案导学式教学的过程中,我认为关键在于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形成科学实用的学案。那么怎样来编写学案呢?
1、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学案编制主要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解决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而学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调动学生全部的智慧和积极因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平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2)启发性原则。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问题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从思维的不断拓展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增强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3)发展性原则。学案的编写应该服从学生身心发展和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充分考虑和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知识水平,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教学实践中,要设计出既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任务,又尽可能满足有余力同学的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均有启迪和帮助。
2、 学案编写的基本内容
学案的编写要以教案为依据,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特点,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它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学习目标: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的学习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感到跳一跳能摸得着,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呼应,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但我的做法是只列示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不在学案上体现,以免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感觉,既而产生畏难情绪。
(2)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可以分成基础知识部分和能力发展部分。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重要知识点、教师的点拨和设疑、典型例题等。能力发展部分具有激励性和挑战性,是为接受能力强的同学插上的腾飞翅膀,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自己的学习实践中得到提升和发展。
(3)学习方法:学案中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是针对本课时内容而言的。学生通过了解和运用得当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今后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巩固练习:练习是对学习的检验,它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计算题和业务题等。练习题的设计,要体现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及层次性,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测试,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训练,更有能力发展的验证。这些练习有的在预习时用,有的在课上完成,有的可作为课后作业。
二、学案的使用是“学案导学式”教学成功的核心
1、课前的使用:教师在上课的前一天至两天把学案发给学生,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尝试用已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预习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做好预习的学习笔记。对于重点内容设计的思考题,学生在预习时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与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分析。
2、课上的使用: 通过预习,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和教学设置的疑问、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学生带着疑问和思考走进课堂,可大大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在教学时,教师参照教案,按照学案授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学案进行学与练。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养成记笔记和做小结的良好习惯,以便学生得出完全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疑问,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自主调节和提高发展。而学生发现的新问题,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学案的版面设计,一定要给学生空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
3、课后的使用:好的学案能为提高课堂效益架设一座便捷的桥梁,但能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水平,进而形成知识迁移能力,还要看学案的课后使用和落实情况。学案中的每个问题都有一定针对性,需要精选、精讲、精练,课堂上利用学案、讲解学案和课后学生练习学案、巩固学案两者要紧密而有机地结合。下课后教师应注意督促学生完成学案,同时检查学案,或提问、或批改、或辅导、或答疑,千方百计做好学生消化吸收工作,在严、细、实上作文章,在学案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教学常规,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
三、 学案的反思是“学案导学式”教学成功的基础
学案不仅沟通了教与学,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当前人们极为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在学案中,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学案的核心地位决定着教师对学案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有效的评价,教师对学案的反思是学案导学式教学成功的基础。
1、学案应全面生动、科学实用 学案作为一份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自学提纲,学案的每一个栏目都是师生学习过程中走向轻松、生动、深刻的创造之地。栏目全面深化、条理清晰的学案会把学生的学习不断引入胜景。学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借助媒体、网络等多种电教手段,增加课堂容量,开阔学生思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在一些重要要素的设计上要多下功夫,力求科学完善有效,设计问题要考虑好难度、跨度、梯度、广度、密度等,考虑好是否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考虑好设计什么样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案设计,尤其是全面性、生动性、科学性、实效性强的学案设计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工作。
2、学案应教学结合、环环相扣 学案应体现课堂教学是师生不断“合”、“分”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通过体悟而策划设计的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节目表”。它能减少课堂运行的被动与盲目。它能养成教师的研究能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 “问题引入——自学探究——启发解疑——尝试练习——评价反思——学习小结”。这也正是学案编写与使用的根本性依据。环环相扣、设计精巧的学案有利于为教师提供广阔的研究创造平台和成长的坚实台阶,从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有利于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学力”,张扬师生个性,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让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升和发展,让每个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感悟方法、养成习惯、提高成绩、健康成长我们就应该怎么编制学案和使用学案。
3、学案应及时反馈、有始有终 教师在上课前对学案要抽时间批阅,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普遍反映出的问题在课堂中要有所修正,教师的运筹帷幄和知己知彼有利于更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上积极施教,设疑启发,组织讨论,精讲点拨,练习巩固,及时反馈,讲评到位。课后在学案上及时加以批注,同时引导学生保存好学案资料,利用学案进行复习、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习水平。叶圣陶先生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端而不是个终结。要将技能在受教人的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走样,那才是终结。”学案的编写要发挥教研组与备课组的作用,一般在上课前一周,教师在备课组活动中研究学案编写,组内成员要明确任务、统一要求,集体讨论、研究,分工协作,专人负责具体编写,在编制学案过程中,负责编写教师设计出学案后,找最权威的人审核、补充后即可定案,当然多几个人交流,学案会更完善些。
总之,“学案导学式”教学,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根本目的,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索、提问、练习、巩固、归纳、总结为主要途径的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就是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教师“导”的技能,增加学生“演”的活动,学生多多参与,教师巧妙点拨指导,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自学能力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功夫在课前,成效在课中,愉悦在课后”是“学案导学式”教学的一大特色,也应成为我们教师追求的最佳境界。
参考资料:
张家军 高中生物“学案导学式”教学有感
佚名 学案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