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已结题课题>>物理利用预学案提高教学实效的研究方案>>活动动态>>《压强》教学设计
《压强》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2-12-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网站管理员

10.1 压强(1

〖获取新知〗

1压力

作图观察分析书本图10-1例子的两幅图,并按要求画出力的示意图。

归纳1)这两个力都是由于物体发生__________产生的;

       2)这两个力都________作用于物体表面。

总结〗(1压力的定义:                                             

2压力的方向:与物体表面            并指向被压物体。

3)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           

4)大小:当物体静止放置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的大小________(等于/小于/大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2、压力的作用效果

〖思考〗观察分析书本图10-2例子的图思考什么因素会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

猜想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                                   

体验按课本图10-3a)所示方法进行体验:接触笔_____(/)的手指指腹凹陷得较深,表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的________的大小有关;当两只手的手指用的力越大时,指腹凹陷的_________,表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的大小有关。

实验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实验应采取什么研究方法?                            

(2)实验中如何反映压力效果?                            

3)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___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______

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_______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______

3、压强

阅读教材p77——78,完成下列填空

1)定义:                                 叫做压强。

2)公式:           。其中p表示__________F表示__________S表示____________

3)单位:          ,简称    ,符号是      

〖尝试练习〗

在水平放置的书架上,并列放10本完全相同的书(每本书与书架的接触面积相向),书架受到书

的压力为F,压强为p。当取走右边的5本书后,其余5本书不动,书架受到书的压力和压强又

                                                    (        )

 A.压力为1/2 F 压强为1/2 p           B.压力为F,压强为1/2 p

 C.压力为1/2 F,压强为p              D.压力为F,压强为p

 

 

10.1 压强(2

〖温故〗

压强是反映___________的物理量。压强公式:p =       ,单位:       。压力作用的效果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获取新知〗

1压强的测量和计算

〖活动〗测量一个人站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强

〖方案〗①如何测量人对地面的压力?                                     

②如何测量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受力面积?

信息快递:受力面积不规则的物体,如测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脚底的形状不规则,无法直接

用刻度尺来测出其面积.我们可以利用画方格纸的方法,然后在纸上踩上脚印,数出脚印的格数

(不满一格的算半格),然后乘以单格的面积,就可以得出脚的底面积.这种方法可以用在测不规

则形状的面积上.格子越小越精确.(如书上图P16所示)

③在测量了压力F和受力面积S的基础上。再利用公式p=____________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观察课本P7910-7,了解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总结归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图(a)是通过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大/减小)压强。

2)图(b)是通过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大/减小)压强。

3)图(c)是通过减小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大/减小)压强。

4)图(d)是通过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大/减小)压强。

5)图(e)是通过减小____________________(增大/减小)压强。

归纳: 增大压强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小压强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尝试练习〗

1.小明学过了压强后,决定测算自己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他首先测出自己的质量为56kg,然后站在方格纸上并描出自己站立时一只脚的鞋印,如图所示。已知方格纸每小格的面积是5cm2,据此可算出这只鞋印的面积约为        cm2(计数时凡大于半格、不满一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最后算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                    Pa(g10Nkg)

 

2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若把A稍微向右水平移动,则A 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的变化情况是    (        )

A. F变大,P变大         B. F不变,p 变大 

C. F变大,P变小         D. F不变,P变小

3.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它沿虚线截去一半,则将发生的变化是                                     (        )

A.压力变小,压强不变            B.压力变小,压强变小

C.压力变小,压强增大            D.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10.1压强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  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4.  能在日常生活上灵活运用压强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器材:

学生探究实验器材:自制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的砝码,50的砝码各一个,细砂,海绵、玻璃杯、铅笔等

教师演示器材 :汽球,图钉,鸡蛋等

四、教学过程:

() 新课引入:

将一气球置于讲台上让班上个最高力最大的男生用手掌压气球,因气球打气不很足,他必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压破球,接下来叫一个个头最小的女生(偷偷给她一根针)。她只要轻轻一碰气球便破了,学生必大笑。此时设问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 观察与作图----什么是压力?

1、    用两摞书作桥墩,一张偏厚纸板做桥面,再放上一重物,此时桥面压弯了,设问为什

么?分析原因是受一向下压的作用力。

2、    举例老师站在讲台上受什么力(重力和支持力),讲解地面支持了老师(要不老师不

掉地下去了),老师也压了地面。

3、    活动10.1观察与作图

(1)       观察分析书本图10-1例子的二副图,并在练习本上画出二副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同时请二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各画一图。

同学们作图时,教师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2)       师生分析作图情况,错误的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画出来。

(3)       讨论思考: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得出:压力是由于物体形变产生的。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4)教师归纳总结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想一想:压力的定义、特点及与重力的区别是什么?

 

 

 

 


 

()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播放三幅插图,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感受压力的效果。

仔细观察与思考:这些插图中你能发现些什么?

(同学们发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记录有关的问题,大致归纳为三个问题)

(1) 当人们在松软的地上行走时,为什么会在地上留下一道深深的脚印?

有了滑雪板,人为什么就能在雪地上自由地滑翔?

(2) 为什么在泥泞的沼泽地里有轮子的车辆寸步难行,而装有履带的坦克和拖拉机却可以行动自如呢?

(3) 同一个物体压在海绵上,为什么海绵的形变程度不同呢?
 2、亲自体验:

1)书本图10-3的实验:学生利用一支一端削好的铅笔,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两头。提问: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为什么两个手指的感受不同呢?提醒学生注意发现问题。 

接着让笔尖压在手指上,先轻压后重压,比较两次疼痛的感觉。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同学们猜测并讨论,同时说明猜想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但一定要用实验验证。

3、学生实验探究(讨论设计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交流实验体会)

学生在这里的实验方案很多,可采用复式教学法---各组学生先分别做自己设计的实验,然后分别上讲台汇报。

4、 结论:在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在相同的压力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因此,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有关系。

思考:叫两个体重悬殊的学生站在讲台,请学生比较他们对地面的压强。(学生由于他们对地面的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不同,所以很难比较)

所以,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由此引出压强。

(四)压强

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2、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

并由此引出压强的单位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单位共同组成的。

3、  单位:牛顿/2 N/m2

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4、  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以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 Pa

含义是:12的地面受到的压力约1.5×104牛顿。

5、预学案交流。

6、课堂练习:

1)计算芭蕾舞演员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做,其余同学在下面做,教师来回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解题问题,给予及时纠正。

2)师生交流:讲评练习同时指出同学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规范的问题。

(五)压强知识的应用

1、 设问:为了使同学了解压强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如何运用压强的知识为我们服务,压强是越大越好,还越小越好呢?然后解释生活中我们需要压强大时要想办法增大压强,需要压强小时想办法减小压强?同时说明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举例说明:如砖能承受的压强大约是5×106帕,混凝土是(5—50)×106帕等等。为了不压坏物体,使物体受到的压强小于物体能承受压强,因此人们就想方设法减小物体受到的压强。

2、 设问:如何去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呢?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由P=F/S分析出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办法。

3、 思考与讨论:图107应用那些是为了增大压强?哪些是为了减小压强?

4、 参与做对比小实验,这样不仅说明问题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又懂得了生活中的很多情况用到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和表达能力,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和学习信心有很好的作用。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七)作业:

1、   收集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少压强的例子(各两例)。

2、  课外小实验:完成课本第78页活动10.3利用体重计和方格纸测量人(你)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城路189号 邮编:21316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