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成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已结题课题>>物理利用预学案提高教学实效的研究方案>>活动动态>>《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2-12-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网站管理员

11.3

【学习目标】

1探究什么是物理学中的功,知道功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2知道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能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3会用公式计算功的大小。

4、能从功的角度理解使用简单机械“省力”和“省距离”之间的辩证关系。

体会到简单机械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捷。

【获取新知】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                上通过一段        ,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两个必要的因素:一是                            ;二是                                 。功的计算公式:             ,式中F表示作用物体上的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W表示力对物体做的功。功的国际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1J=       N·m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           ,这个结论叫做                       

【尝试练习】

1、判断下列几种情况人是否对物体做了功?为什么?

 

 

 

 

熊猫用力举着杠铃不动         用力拉绳匀速提升重物        用力搬石头没搬动      用力提着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

    A                 B             C                 D

                                                                             

2

F

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拉着重为100N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匀速移动了5m,物体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20N,则(       

A.重力做的功是500J         B.拉力大小为100N

C.拉力大小为120N           D.拉力做的功为100J

3、在举重比赛时。一名运动员在第一阶段把1 50 kg的杠铃很快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停留3s.下列关于运动员对杠铃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他在第一阶段内没做功          B.他在第二阶段内没做功

   C.他在两个阶段内都没做功        D.他在两个阶段内都做了功

4林雨将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捡回桌面,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         )

    A002J    BO2J    C2J     D20J

5、计算:2000922悉尼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丁美媛获得女子75kg以上级举重金牌,她的挺举成绩是165kg。估算她在挺举全过程中对杠铃做的功为多少?

 

 

 

 

 

11.3 功(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课题

11.3 功(第一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理解功的概念,经历实验探究体验做功的过程,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能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

2、知道功的公式,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3、 知道功的单位“焦耳(J)”,并能在计算中正确应用。

4、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5、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验并能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6、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历史,进一步增强物理学习的兴趣,逐步形成献身科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能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

2、知道功的公式,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并能正确判断某个力是否做功。

教具学具

挂图、小黑板等

学习内容、过程安排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修订栏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利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有何特点?

用扫帚扫地省力吗?省距离吗?

2、师:那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呢?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斜面

1)将事先准备好的小车放在斜面下,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车,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滑动,通过一定的距离(如图11-27)。让学生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移动的距离。填入表格中。

2)改变斜面的角度,重复上述步骤。(两次)

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的数据。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板书: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什么是功?

1)学生自学: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等

2)提问:什么叫做功?

功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什么?

3. 师生交流、板书:

 

 

 

独立思考

 

 

 

 

 

 

观察思考

 

 

小组讨论

 

 

自学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1)功的计算:

       =力х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W = F х S

2)功的单位:

        焦耳,用符号“J”表示。

1 J = 1 N m

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物体要受力的作用;

 二是物体要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4.介绍焦耳探究的历史,进一步增强物理学习的兴趣,逐步形成献身科学的意识。

5. 1焦耳的功有多大?

6.观察图11-30,思考: 判断物体做功了吗?

谁做功了?为什么?

谁没有做功?为什么?

强调:S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三、自学例题

1.指名板演,其它同学独立完成。

2.板书:解:W=FS

            =Gh

            mgh

            10kg×9.8N/kg×3m

            294J

答:陈杰对水桶做的功为294J.

 

四、交流预学案:

 

五、随堂反馈:即时训练

 

 

 

 

 

 

 

 

 

 

 

学生说说

 

 

小组讨论与交流

 

 

指名板演,其它同学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

 

独立思考、师生交流

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

作业设计

课本第16WWW12

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城路189号 邮编:21316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