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学案使用情况的交流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我校实行预学案教学也已经有了一段时间,那么使用预学案有哪些优点,在使用过程中又有哪些问题呢?
一、使用预学案的优点:
1、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预学案的使用,使学生对新课内容有所了解,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上课时教授薄弱知识时,更能集中注意力。
对于一些基本的概念知识,通过预学案学生应该已经掌握。这样就节省了教师不必要的讲授时间。而省下的时间我们可以用来突破教学重点或教学难点,也可以给学生巩固知识进行相关练习。
2、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能自主的按要求完成预习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经过预习以后,学生必定会发现问题,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习惯可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而预习正是一种学习的好习惯。
二、预学案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预学案的编写
预学案的编写要紧扣课本,我们使用预学案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这些知识应该是课本上的一些基础知识。一些课外知识我们一般都会在课堂上进行补充。所以我们编写时一定要紧扣课本,尽量不要脱离课本。
预学案编写时的难度不要太高。学生毕竟还没有学过这样的知识,有些内容学生即使学习过以后都不会做,这样的内容就不适宜放在预学案上。
预学案上的内容量不宜太多。预学案上的内容不光要阅读,还要找相关内容,量太多的话会增加学生负担。
2、预学案的使用
预学案的使用时间一定要放在课前。预学案是预习新课,所以不能把它当做课堂作业或者课后作业来完成,那样的话想对来说难度稍低。
预学案的校对。一种方案是课前5分钟校对,但是这样的问题是对于某些不自觉的同学,整个一节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为我们校对完预学案后就默认所有的基本知识学生已经掌握,课堂上就不会重新再去帮助同学理解基本知识。直接就进入了知识的应用阶段,这样的话对于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的同学,整个一节课基本上就没有效果。还有一种方案是基础知识介绍完以后再来校对预学案,但是这样的话预学案就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那么预学案如何使用呢,课前完成预学案,通过批阅,找出一些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针对这些共性的问题教师进行解释或分析。接下来校对预学案,对课堂基础知识进行迁移或应用,最后由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新课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