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学案编写使用管理的办法
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中心学校实际,决定在全镇3—9年级中推广预学案教学,现将预学案编写、使用、管理的办法规定如下:
一、预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预学案”的编写首先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站在发展学生的角度去编写“预学案”内容,找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结合点。
2、基础性原则。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三维”是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无论是“过程与方法”,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要建立在“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之上。所有教学都必须高度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基础”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红线。
3、整体性原则。
一是每课时虽然有重点、难点,但每课时的知识结构要系统、明晰、全面把握课程标准要求与教材内容,达成课时目标;二是每课时与其它章节、单元的相关内容有必然的联系,编写预学案时要有适当程度的涉及,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达成学段目标。
4、梯度性原则。
预学案的编写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因此,根据学科特点,预学案编写可以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可以先整体感知,然后是局部探究,可以先概念的理解,再到实际的运用,等等。预学案的内容设计,一方面要对关注全体学生,另一方面也力求让一部分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5、探究性原则。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编写预学案时,要突出知识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同时要尽可能地把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探究,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6、合作性原则。
好的预学案应是学科教师共同劳动的结晶。我们提倡学生的学习是合作学习,也要提倡教师的教学是合作教学。合作编写预学案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先集体讨论,后由主持人集思广益地综合;也可以先由主持人主笔,再结合同学科教师的意见与教学经验进行修改。一个预学案形成后,同学科教师应在教学实际中去检验它,丰富它,补充它,修改它,使预学案日臻完善。
二、预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1、课题:即学习内容。
2、学习目标:即三维目标:包括①知识与技能②过程与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简洁、清晰、准确、全面。一般组织成三点,一是学生学习后需要了解、掌握、运用的知识;二是学生要提升哪些能力;三是蕴涵在教材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性发展目标。
3、预习导学:即设计预习题,指导学生预习。教师依据学生能自学掌握的知识,课堂上不教的原则,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制成问题和习题,让学生通过看书,学习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进而利用预学案进行自我检测自学效果。
4、合作展示: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及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拟定的讨论题。
5、归纳总结:一是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获得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二是归纳整理本节课获得的方法技巧,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完成。
6、课堂反馈:教师设计或挑选具有一定容量、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训练,巩固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
7、课后巩固:教师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布置适量的作业。
8、收获反思: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总结和批判性的思考有哪些收获,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等。
三、预学案编写的基本要求
1、容量要求:A4纸一张,正反两面编写。
2、设题要求:问题设计应分为四个等级。A级,识记类内容,由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B级,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旧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由小组合作完成。C级,应用级,能学以致用,解决例题和实际问题,由学生展示、讨论完成。D级,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由教师点拨学生完成。
3、难度要求:每份预学案的难度要保持独学完成40-60%,互学完成60-80%。
4、题量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预学的时间应在30分钟之内。合作展示25分钟左右完成。5-10分钟完成课堂反馈。
5课时要求: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预学案,一课时一份,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益。
6、课型要求: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写不同的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等。
7、预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栏目进行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等。
8、字体要求:单位、年级、学科、班级、姓名、评价用小五号宋体,放在页眉;课题用黑体四号加粗居中;主备、审核、课型、时间用五号宋体;环节和步骤标题用小四黑体加粗;其他均用五号
四、预学案编写的基本格式(见附页)
五、预学案编写的基本程序
1、初稿。由教师个人研究教材、教参、课标和学生后编写预学案。初稿提前一周交到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统一印刷并分发到本组老师,以备集体备课讨论。
2、讨论。集体备课时,由主备教师针对预学案的编写作出说明(说重点、难点,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编写体现,说师生活动等),其他教师根据主备教师的说明和教学要求对初稿的教学思路、问题选择、顺序安排、难易程度等进行调整和增减。
3、定稿。主备教师根据集体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定稿并交备课组长,由分管行政审核确认后交文印室印刷,分发给学生。
六、预学案的使用和管理
1、预学案一般提前一天下发给学生进行预习,确保预习效果。
2、教师对预学案要做到有检查、有批改、有评价。
3、预学案应作为学校教学常规的重要内容进行定期检查。
4、学校对备课组的预学案采取评比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评选优秀备课组、优秀预学案的主要依据。
5、每科预学案学校要存档保留。
6、教师可以不另编教案,但要在预学案上写明情境导入;标出重点、难点、关键点;提出教师活动要求;进行归纳点拨;对预学案进行再度修改和补充等即可代替教案。作为教案,必须写好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