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科学管理 更多>>
服务导航 更多>>
首页 >>专题导航>>图书馆>>阅读天地>>美文选粹>>幽默的境界
幽默的境界
发布时间:2017-11-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韩建华

《万历十五年》一书是由历史学者黄仁宇所著,讲述了大明王朝的万历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587年发生的事。这一年,国外是惊涛骇浪,锣鼓喧天,但是国内却是平平淡淡,风平浪静。但是这一年绝对不简单,是什么使黄仁宇先生仅仅围绕着这平淡无奇的一年却写了长长大片呢?

作者讲述了发生在这一年的朝廷内外的故事,实际上是如庖丁解牛般的对明朝的分崩离析作了最透彻的分析。其中,万历皇帝,内阁首辅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蛰。这些都是在万历十五年间的关键历史人物,作品围绕着君臣之间、同僚之间发生的事情展开这幅历史画卷,语言平实而又不失精彩。这些举足轻重的大人物最终都没有圆满的结局,因为大明王朝就像是一棵烂了根、空了心的参天大树,表面上看起来不可一世,威风八面,但风雨一来就被连根拔起,一个不留。树倒猢狲散,对于气数已尽的帝国,哪怕是贤王,哪怕是忠臣,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对此悲剧力挽狂澜。

读完这本书,我对明朝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回首洪武皇帝时期,那才是大明王朝的鼎盛时期,而传位到万历皇帝,他的懦弱无能,是一点也不像他雄才大略的祖先,只能被群臣玩弄于股掌之间。面对群臣,他只能采用小孩子的方式去解决,他选择了逃避,三十二年的不上朝。将臣民弃之不顾。大大影响了帝国的发展。虽然他也有我们值得同情的地方,因为换做我们,我们不一定会做的比他好,但是,假如他真的是一名圣贤明君,他一定不会用逃避去面对他的国家和臣民。所以归根结底,万历皇帝不是一名成功的皇帝。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封建国家,封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地耕植在百姓的心里,以致于生活在沉重的剥削压迫下的底层人民没有一个人觉得这样的制度不合理,他们世代活在祖宗的律法与制度之下,而认为天经地义。当心智超群的少数人想打破这种压制,将黎民百姓,从水深火热的剥削下解救出来时,这可是触犯了天条的大罪,所以张居正与申时行的失败也就难以避免了。

  在万历年间,国家虽然打败了来自日本的倭寇,可是明朝还是逃不过来自北方努尔哈赤的威胁,这也就终结了一代爱国名将戚继光的军事生涯,同时这也是明朝军事上的一个重大损失。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明,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黄仁宇先生《万历十五年》一书所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也值得我们学习,一个朝代的兴衰,在一个“四海升平”的年份里找到了体制根源,从平凡的事件中看出事物发展的机理,从风平浪静中洞察涌动的暗流,这不是一种睿智吗?

                  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中  八(1)班  王 金

                              指导老师:吴 伟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城路189号 邮编:21316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