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儒林外史》有感
在这个寒假里,我阅读了吴敬梓的成名之作,章回体白话文小说——《儒林外史》。全书很长,共分五十六回,讲述了许多人物事例,主要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严厉批判与憎恶,深刻的揭露了封建八股科举制度对当时文人、乡绅等社会各阶层人士思想的扭曲与对他们精神和肉体的摧残。
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有两个,一是王冕的故事,二是范进中举的故事。
元朝末年,王冕幼时丧父,后因家境贫穷不得不辍学,辍学后王冕开始帮隔壁秦老家放水牛,王冕也同时不忘学习,在放牛时带书来看,几年后,王冕看到湖中的荷花十分美丽,开始画荷花,一开始王冕画的并不好,但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王冕小有名气,后来王冕便可以以画荷花为生,并且奉养母亲。有个官员十分喜爱王冕的画作,便邀请他相聚,但王冕称病不去,后来朝廷知晓了王冕的才能,就派人来请他入朝为官,但王冕不愿,便隐居山林,最后在山间病故。故事中,王冕对待学习认真刻苦,并且对母亲十分孝顺,画荷花能持之以恒,不追逐功名利禄,我认为,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尊敬与学习的。
范进是一个老秀才,家境贫寒,五六十岁还未曾中举,后来被周进看中,便才中了举人,此时范进正在去往集市上卖鸡,邻居告诉他,他也不信,后来知道后,范进竟然疯了,后来被老丈人胡屠户的一个巴掌治好了,而范进的母亲也欢喜过头而晕了过去,最后去世了,曾经看不起范进的胡屠户也开始讨好他,各个乡绅也都来阿谀奉承,送来金银房屋等东西。这个故事深切的批判了当时的封建八股科举制度,深切的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腐朽与黑暗,也体现了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摧残下人们的愚昧、腐朽、麻木与可笑。
《儒林外史》是吴敬梓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与背景下进行创作的,吴敬梓出身书香门第,祖上好几辈都是依靠科举成名做官的。他虽自幼读书习文,却对科举考试和八股文毫无兴趣,他在《儒林外史》中对科举考试和八股文的反对态度十分明确,在当时封建统治十分严酷的时代背景中,他敢于直斥科举制度,是十分具有勇气的。
《儒林外史》是一本好书,可以催人奋进,同时也告诉了当代的王冕封建八股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封建社会对下层人民的剥削与压迫,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创造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