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扁之祸——数学反思
《庄子·外篇》(天道第十三)记录了这样一段对话: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
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
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大意是: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造车轮,他放下工具走到堂上,问齐桓公说:“请问君王读的是什么书呢?”
齐桓公说:“圣人的言论.”
轮扁问:“那圣人还活着吗?”
齐桓公说:“已经死去了.”
轮扁说:“那么,君王所读的书,乃是古人的糟粕了!”
齐桓公说:“寡人在这里读书,你一个车轮工人怎么能够议论这个呢?说得对了,那还可以;说得不对,就治你死罪.”
轮扁说:“奴才就拿奴才的工作来看:在砍造车轮的时候,榫子做得松了,就会滑利地打进去,但不牢固;榫子做得紧了,就会感到滞涩,而打不进去;既不松,又不紧,把技巧得在手里,应在嘴里说不出来,其中却有一定的分寸.我不能够把它明明白白地告诉给我的儿子,我的儿子也不能够明明白白地接受到我的教法.因此,奴才年纪已经七十岁了,只好老死在砍造车轮的手艺上,古人和他们不可传授的东西,都死去了.那么,君王所读的书,乃是古人的糟粕了!”
那数学教学中的“意”呢?
在我们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数学的意,因此在教学中常提到“数感”,要有对数字对数学的感觉,这个感觉就是数学中的意,很多时候真的只可体会,一时半会无法用言语描述,所以要学好数学真的需要有天赋,当然也需要勤奋。在平时的教学中,常会遇到在某个问题上,一些学生不理解,专门抽时间给他讲解,当时学生好像会了,也能试着解题了,但是过了两天,又全都不会了,这也就说明这个学生没有明白此类问题的“意”,当时的会只是强记,经不起时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