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的阅读积累的一点思考
侯荣华
学生写作时往往感觉材料枯竭,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大多数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写作的素材的积累工作,我也是这样,从初一开始我就特别强调这一点,让学生阅读和摘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精彩片段等,学生在积累上花费了较多的时间,甚至有的学生一学期积累了厚厚两本。可是在写作文时,很多学生好像还是无话可说,内容空洞无物,语言贫乏无味。所以这学期开学我就在想积累到底是为什么,是不是我的功利性太强了?有的学生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根本没读什么书;甚至有的学生在交摘抄之前才匆匆地赶出来,自己都不知摘抄的是什么东西;更有甚者直接拿别人的抄一抄。如此以来,阅读积累根本达不到我所期望的。
怎样才让阅读积累更有效呢?我一直在思考,不能再让学生凭借几个名人来打造空洞无物的文章,而应扎扎实实的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鼓励其独立思考,表达真知灼见,积累生活的智慧,力争使他们写出深刻而富有灵性的文章。只有将自己有所震撼,阅读主体的心灵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写作的敏感度才会提高。也就是说,要让素材真正浸润着阅读者的情思,这样的素材才能真正成为写作的源泉。因此,我从初二下学期开始指导学生做摘抄笔记的时候,并不满足于让学生照抄优美段落,而是让学生对摘抄好的句子、段落、文章,细心琢磨,在旁边写下自己对意蕴深刻的语句的感想体悟或者另选人或事物对优美段落进行仿写。如此以来,效果有了一些,但与我期望的还有些差距,而且一开始学生做得很好,可是时间一长,其他的作业一多,他们又心生麻痹,回到老路上来。怎么让学生既做得有兴趣,又能真正为写作所用成为我的新困惑?所以这学期的十月份开始我打算每周挑选优秀文章及感悟、仿写进行交流朗读、比赛阅读。通过这种方式,我想一定会将阅读和写作完美结合,使优美而富有意蕴的文字进入学生的写作素材,到写作时才会真正为自己所用。至于能不能达到我和学生期望的还是个未知数,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我们努力啦。
2011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