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中小学课程
(教学)计划安排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学校实施依法办学,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各校要认真组织师生全面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修订版)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科学、合理地编制课程计划,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安排新学年课程计划的同时,各校应制定相应的师资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工作与课程改革实验同步进行;要构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要结合文化课课程特点,运用各门课程德育资源,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渗透德育内容,促进教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要加强课程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及说明
1.武进区义务教育1-6年级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
年级 课程门类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各学科课时数 |
占总课时比例 |
||
品德类课程 |
品德与生活 |
品德与社会 |
420 |
6.9% |
||||||
2 |
2 |
2 |
2 |
2 |
2 |
|||||
语 文 |
8 |
8 |
7 |
7 |
6 |
6 |
1470 |
24.2% |
||
数 学 |
5 |
5 |
4 |
4 |
5 |
5 |
980 |
16.2% |
||
外 语 |
|
|
3 |
3 |
3 |
3 |
420 |
6.9% |
||
科 学 |
|
|
2 |
2 |
2 |
2 |
280 |
4.6% |
||
体 育 |
4 |
4 |
3 |
3 |
3 |
3 |
700 |
11.6% |
||
音 乐 |
2 |
2 |
2 |
2 |
2 |
2 |
420 |
6.9% |
||
美 术 |
2 |
2 |
2 |
2 |
2 |
2 |
420 |
6.9% |
||
信息技术 |
|
|
1 |
1 |
|
|
70 |
1.1% |
||
综合实践活动 |
|
|
2 |
2 |
3 |
3 |
350 |
5.8% |
||
地方和校本课程 |
3 |
3 |
2 |
2 |
2 |
2 |
490 |
8.1% |
||
周学科课时数 |
26 |
26 |
30 |
30 |
30 |
30 |
30 |
|
||
活 动 |
晨会(夕会) |
每 天 10 分 钟 |
||||||||
体育活动 |
1 |
1 |
2 |
2 |
2 |
2 |
|
|
||
周活动课时 |
1 |
1 |
2 |
2 |
2 |
2 |
|
|
||
学年总课时数 |
910 |
910 |
1050 |
1050 |
1050 |
1050 |
6020 |
|
||
2.武进区义务教育7-9年级(初中)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
课程 时 门类 |
七 |
八 |
九 |
初中阶段总课时数 |
各科占学科类课程总时数百分比(%) |
占活动总量的百分比(%) |
||
学 科 类 课 程 |
思想品德 |
2 |
2 |
2 |
206 |
6.5% |
5.8% |
|
语文 |
5 |
5 |
5 |
515 |
16.3% |
14.7% |
||
数学 |
5 |
5 |
5 |
515 |
16.3% |
14.7% |
||
外语 |
4 |
4 |
4 |
412 |
13.0% |
11.6% |
||
历史 |
2 |
2 |
2 |
206 |
6.5% |
5.8% |
||
地理 |
2 |
2 |
|
140 |
4.4% |
3.9% |
||
物理 |
|
3 |
3 |
204 |
6.4% |
5.8% |
||
化学 |
|
|
4 |
132 |
4.1% |
3.7% |
||
生物 |
3 |
2 |
|
175 |
5.5% |
4.9% |
||
体育与健康 |
3 |
3 |
3 |
241 |
7.6% |
6.9% |
||
音乐 |
1 |
1 |
1 |
103 |
3.2% |
2.9% |
||
美术 |
1 |
1 |
1 |
103 |
3.2% |
2.9% |
||
信息技术 |
1 |
1 |
|
70 |
2.2% |
1.9% |
||
综合实践 |
2 |
1 |
2 |
239 |
7.5% |
6.8% |
||
地方和校本课程 |
3 |
2 |
2 |
241 |
7.6% |
6.9% |
||
周学科课时数 |
34 |
34 |
34 |
|
|
|
||
活 动 |
少先队或班(团)队活动 |
1 |
1 |
1 |
|
|
|
|
体育活动 |
2 |
2 |
2 |
|
|
|
||
周活动课时 |
3 |
3 |
3 |
|
|
|
||
学年总课时数 |
1190 |
1190 |
1122 |
3502 |
|
|
5.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说明
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三年级至四年级开设。教学时间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中每周安排1节,有条件的学校在完成必修教学任务后,可适当增设信息技术选修内容,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
外语课程从三年级起开设。有条件的学校,如需在一至二年级开设外语课程,必须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同意后方可开设。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小学英语每周可安排4课时。
小学阶段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学校可利用地方和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一节20-30分钟的短课,供写字、课外体育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使用。
6.初中课程(教学)计划的说明
初中阶段用70个学时完成信息技术教学任务,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适当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及学校课程的时间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初中阶段每课时一律45分钟。
7.高中课程(教学)计划的说明:
(1)表中“必修1”表示该学科必修模块1,其余类推。斜杠后的数字(如“/4”)表示周课时数。“学分”栏中无星号数字为必修学分,带星号数字表示选修学分。本方案按每周5天工作制、每天7节课安排。
(2)本方案的课程安排有两种情况,语文、英语、数学以及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必修模块,学习的内容和时间都由学校统一安排;研究性学习、艺术(本方案选择分科学习的美术和音乐)和体育与健康三个领域的科目,学校只统一安排学习的时间,学习内容可自主选择。
另外,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文科的最低选修要求是系列1(2模块),理科的最低选修要求是系列2(3模块)+系列4中任2个专题。按照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所有学校都应保证开设选修6—选修8的课程。同时,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设选修9—选修11的课程。
(3)本方案对不同科目的模块,用不同的时间去完成。用1个学段完成1个模块的(4课时/周),包括语文、英语和数学;用2个学段完成1个模块的(2课时/周),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用4个学段完成1个模块的(1课时/周)是通用技术。这种灵活的安排,既保留了新课程“领域——科目——模块”的课程结构,又充分体观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如高一生物,是第一学期开设或者第二期开设,历史、地理等学科,是否集中l学段学习1个模块,由各校自主决定。
(4)根据新课标的精神,从第3和第4学段开始,在部分科目试行开设“选修Ⅰ”的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也为下一年大量开设选修课积累管理和教学的经验。“选修Ⅰ”每周2课时,排课时应全年级各班同时开设,学生不按行政班上课。
(5)选修Ⅱ为地方和校本课程,学生在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8个学段中,至少应完成6个学段“选修Ⅱ”的学习(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一般8个学段都应选择)。选修Ⅱ的课必须独立开设,单独计算学分,不能成为变相的加课时或者变相的补课。排课时,“选修Ⅱ”的课必须全年级各班同时开设,以方便学生走班。
(6)在高二上学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家长、老师的意见,开展选择性学习,其中语文、数学和外语等学科是必学科目。在物理、历史两科中选择一个科目,同时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科中选择一个科目。除此以外,还应在艺术、体育等其他领域或科目自主修习一定的学分,以保证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
高中阶段每课时一律45分钟。
8.关于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说明
根据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精神,我省中小学要通过开设书法课程和相关课程实施推进书法教育。小学一至六年级要在语文课程或地方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初中阶段可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普通高中要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教育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小学还可在美术、艺术、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
9.关于小学科学课和中学理科实验教学的说明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具有活动性质,它与并行开设的小学其他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也为7—9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1-2年级不开设科学课,3-6年级每周2课时。
各初、高中学校要重视理科实验的教学,确保教学课时,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各校在制定课程计划的同时应根据市教育局和区教育局有关安排制定理科实验考查的时间、相关工作要求及落实措施。
10.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说明
各校要高度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别是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能力提高和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要制定课程实施及评价方案,确保课程的开设及质量,同时还要注意劳动技术、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开设。
11.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说明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学习为主要内容,重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小学(1-6年级)称为“体育”,初中(7-9年级)和高中称为“体育与健康”。
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年级起至初中阶段每周3课时,高中阶段每周2课时。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共计11学分,高中一、二年级学习8学分,含田径类项目必修1学分,高三年级学习2学分,三年中完成健康教育专题必修1学分。
小学至高中各年级必须按规定开足开齐体育与健康课程,同时还需开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在校每天有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各年级“体育”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时应充分体现体育实践活动特点,保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身体练习要有适宜运动负荷。
12.关于少先队活动、班(团)活动及各种专题教育排入课表的说明
根据江苏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将少先队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总体格局的要求,学校要把少先队活动(1-8年级)排入课表。同时,班团(队)活动(9年级)、文体活动、科技教育活动等各项专题教育活动也必须排入课表并确保上课和活动时间。
另外,各校要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健康教育等各种专题教育纳入到生命教育课程中,在地方课程中开设,每学年安排6-8课时。
二、教学时间安排(见附件2)
1.第一学期从
2.第二学期从
三、其他要求
1、各中小学校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使课程改革成为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普及的过程;要组织教师加强学习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方法与手段;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眼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终身发展,形成符合素质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课程观。
2、各校要围绕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探索并构建促进学校及师生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确保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和全面实施。
3、各校应根据本文件精神,考虑第一学期长、第二学期短的特点,通盘考虑教学进度。
4、各校在实施课程(教学)计划过程中如有问题,请及时报区教育局基教科。
5、各校要在新学期开学一周内,及时做好“三表”(作息时间表、课程表、课外活动表)上网上墙工作。
二○一四年八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