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科学管理 更多>>
服务导航 更多>>
首页 >>专题导航>>图书馆>>阅读天地>>教师优秀作品>>静待花开
静待花开
发布时间:2014-04-3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韩建华

 

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吴秋萍
当我正式成为一名教师微笑着站在教室里,满怀美好期望,手心冒汗地向我的第一届学生作自我介绍时,看着面前一双双稚嫩单纯的眼睛,心中对教师职业的热情又多了几分。但偶然间的一个转身,却让我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眼神,那双眼睛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闪烁的是不屑、挑衅、叛逆,还有不属于这个年龄阶段的成熟。这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啊?一次短短的眼神的交汇,我似乎预感到未来三年的朝夕相处,我和她的故事定会不比寻常。
果然,开学才一个月,她就已经将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她爱结交朋友,更爱受人瞩目。可是她结交朋友的方法是给班里每个女同学都带了一本言情小说,男同学则是漫画,重新回到众人瞩目的方式是通过上网结交高年级的男同学做男朋友,以此来突显自己的魅力。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她竟然偷偷卖掉母亲的项链买名牌衣物。她不断重复着撒谎、偷窃、上网、早恋。那一个月我真被她搞得焦头烂额,一再收拾着她留下的烂摊子,真是身心疲惫。一开始带班就碰到这样另类的学生,我也免不了抱怨几句,但事情却没有任何转变。我看着表情与年龄极不符合的她,心想:如果再任由其发展下去,她会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路,班级的同学会被她影响到什么程度,真的很难预测。
既然逃避不是办法,我下定决心要改变她!
先从了解她的过去开始吧,想不到13岁的孩子,经历却比我这个80后还要丰富。曾经的她是学校的明星人物,小学时担任过班级的中队长、学校的升旗手、重要活动的主持人,可以说是相当的优秀。但在六年级时由于她的早熟和班上的男生有了朦胧的情感并发展的愈演愈烈,老师的好言相劝对其毫无效果,同学的议论也不能对其有所触动,这件事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某天,一向对她宽容的班主任忍无可忍批评她几句后,她竟赌气回了家,任凭老师怎么劝也不回学校了。最后更是发展到以自杀要挟父母把自己转到另外一所小学。父母心疼女儿,想尽办法转到了新的学校。可是在新的环境中却和新同学很难相处,一次口角又刺激到了敏感的她,居然爬上阳台又扬言自杀,吓坏了身边的同学们和老师,这件事之后发展到离校出走,让班上的同学和老师们担惊受怕地找了很久,从此身边的人都忌她三分。不久小学毕业,当地的初中在了解到她的情况后说什么都不肯接收了。如此经过一番周折,她最终来到了我的班上开始了她的初中生活。
从她经历来看这个学生自尊心很强,虚荣心也很强,听不得批评,尤其是在同学们面前批评。所以在接下来的相处过程中我极力避免与她的正面冲突,课前课后常找时间与她谈心,我主动出击想和她交上朋友,希望以我的耐心和宽容感化她。但是结果却并不理想,她总用充满戒备的眼神看着我,用简单的“哦”在敷衍我,之后依旧我行我素。一个学期的努力,收获甚微。
一个学期就这样过去了,紧接着下来的寒假,我在家反思寻求更为有效的方法。我想“热处理”不行就试试用“冷处理”吧。她不是最害怕没有朋友嘛,先把她与周围那些朋友的关系切断,那至少可以保证她不会受到新病毒的感染,也不会再给把自己的病毒传播出去。虽然这样做似乎是在孤立她,但是她身边大多的朋友都具有不良的思想倾向,这样做利大于弊。于是我开始和跟她走的比较近的同学的家长交流,有些同学家长一听她的大名,知道自己的孩子和她是好朋友就火冒三丈,因为小学时她的事迹就太有名了,所以我基本上取得了每个家长的配合。新学期一开学,她陡然发现自己的身边冷清了很多,平时很受欢迎的小说漫画同学都不要了,她的大堆零花钱也没有了吸引力。而我也一改上学期的耐心温和,也开始了冷处理。她明显感觉到了同学、老师的冷淡,她做再出格的事情似乎都吸引不了同学的眼球。没多久,她就像一只瘪了气的皮球,蹦跶不起来了。几个星期后的一节体育课上,我从三楼的窗户望向操场,发现同学们都三五成群,她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一个角落里,落寞地低着头,我想应该到火候了。我走到操场,拍拍她的背说:“我们谈谈吧。”她抬起头来,眼圈立马红了。这是这么久以来,终于有人关心她了。我和她走到僻静的车棚,这次她坦诚地向我敞开了心扉。她从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讲到最亲爱的奶奶去世对自己的打击,我也渐渐明白这个女孩的思想行为何以会如此极端。她的心中挤压了太多的恨意。她恨自己的父亲坐过牢,不务正业;她恨母亲对自己漠不关心,经常不回家;她恨这个家的贫寒,而小学时她最好朋友家里是开厂的;她恨这个世界的残酷,为什么连最疼爱自己的奶奶也离自己而去。原来这个女孩背后有这么多的故事,那她的那些所作所为目的是什么呢?用早恋弥补生活中缺失的关爱,用偷窃来的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用不健康书籍唤起别人对她的关注,她的回答印证了我的猜测。她甚至告诉我,她正用这样的方式来报复她的父母!说这句话的时候她的眼里闪烁着仇视的光芒。
虽然对于一个13岁的小女孩来说,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让人匪夷所思,但是从上次重要的谈话后,我已经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相信她要是把思想转变过来,是能够用正确的方法赢得同学的喜爱甚至敬佩的。我开始频繁约见她的父母,从谈话中我了解到,原来他们很爱自己的女儿,就是用错了方法。她的爸爸为了不给女儿丢脸每次下雨到校门口送雨伞都不和女儿一起回家,他怕别人知道她的女人有这样一个衣衫破旧,交通工具是人力三轮车的父亲,她的妈妈上班的工资几乎都花在了她的身上,她想让自己女儿过的更好,为了拿到比较高的工资甚至干起来有毒的昼夜颠倒的工作,他们夫妻甚至为了自己的女儿小学时被老师批评找老师评过理。这样的父母怎么会是女孩嘴里对自己毫无感情、漠不关心的父母呢?原来女孩心中的恨意源于对自己父母的误解啊!当天我给女孩推荐了杂志上的一篇名为《蹬三轮的父亲》的文章,让她读完后谈谈自己的感想。她用了这样一句话作结尾:文中那个贫穷而又平凡的父亲,他对子女的爱富有而又独特。我说:“这里面父亲的故事和你父亲的故事是一样的,你知道吗?”她愕然,我知道那一刻她的心肯定是不平静的,但要她一下子对父亲的观念转变过来还需要时间。
不久就到了5月9日的母亲节,我让同学们回家做一件老掉牙的事,给自己的母亲洗脚,第二天课上谈感受。我还特地叮嘱她要仔细洗,你明天肯定是要发言的。她勉为其难地点了头。第二天的发言,她泣不成声,还将她自己为母亲洗脚的经过写成了一篇文章,让我读给大家听,她优美的文笔充沛的感情感染了每一个同学,有些同学也感动地掉下了眼泪。原来她昨天抱着任务观点地态度去给母亲洗脚,本来想像母亲的脚就是一双长满了老茧的脚,可是当给母亲脱下袜子时,她发现母亲的脚上到处脱皮,有些地方已经露出红色的嫩肉,隐约可见裂缝中的血迹,她的母亲还迫不及待地用手使劲抓脚,嘴里只喊痒。在她的一再追问下,母亲才告诉她是因为工作中接触的东西有毒,导致了双脚脱皮红肿。她含着眼泪给母亲洗完脚,也写下了这篇文章。
当意识到自己的父母原来如此用心爱着自己,呵护自己时,这个小女孩的思想已经打开了一扇门,这时候,如果给她重新灌输一套健康的价值观、世界观,我想她的脸上还会浮现出同龄人那样纯真的笑容。这时候的她应该很渴望朋友吧,我把班长找来,轻松说明了我的用意,希望她在学习和生活上能多和她接近,影响她,改变她。同时为了改变班级同学对她的看法,我开始有意无意地表扬她,从上课认真地听讲做笔记,作业的质量,到越来越朴实的穿着,在课上读她的作文时同学们更是被她出色的文笔所震撼。
慢慢地,她又开始有朋友了,不过不再是吃零食,看漫画比穿戴的朋友,而是一群爱好学习,力求上进,思想积极健康的同龄人。她也终于明白,原来真正的朋友不是靠金钱来结交,靠物质来巩固的。真诚地待人,自己的品行得到周围同学的认可,朋友自然就多了。当她在与知心的朋友坦诚地说出家里的情况,不再编织谎言来维护自己的自尊时,我知道,她已经勇敢地面对这一切,她已经开始蜕变。
转眼到了初二,新增加了一门物理,她文科优秀,理科却从小学缺课开始一直较为薄弱。她的性格思想才开始转变,维持稳定性还需要长时间的巩固。为了让她保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信,我安排了一位理科成绩优秀的女同学做她的同桌,平时多帮助她,鼓励她。其实还要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这位女同学我是要对她竖大拇指的,小小的年纪,瘦弱的身子就已经开始和爸爸分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妈妈得了重病只能在床上修养,稚嫩的她每天要做饭,为母亲擦洗,喂吃饭,洗衣服,父亲在外上班,她几乎承担起了家里所有的家务。可是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她的学业,每年她都是“三好学生”,她还自信满满地在周记本上写下“我要成为我们老薛家第一个大学生”的雄心壮志。她比她更不幸,但却永远有梦想和无穷的动力。有这样的同学在她身边,那不是无形的熏陶吗?果然,她们相处的很好,相似的贫寒家境让她们相处得没有任何压力。她的学习开始稳中有升,进入良性循环,稳定到了前10名的行列,脸上也越来越多地浮现出了同龄人的纯真灿烂的笑容。从初二下半学期开始,她每学期都是老师和同学认可的“三好学生”!
三年里她是个大赢家,她赢得了荣誉,获得了自尊,重拾了自信,找到了方向,也交到了真正的朋友,最大的收获还是她懂得了“爱”。而我又何尝不是一个大赢家呢,她的变化中也伴着我的进步,从一开始的束手无策到口头说教,从自怨自艾到主动出击,从孤军作战到家校合作,从方式单一到注重策略和艺术。我不是蜡烛,在照亮别人的同时还在强大着自己!
风吹过树林,留下了沙沙作响的树叶;风吹过山坡,留下了扭动腰肢的野花;风吹过水面,留下了重新流动的湖水;风吹过心灵,留下永远铭记的感动。与她同行,留下的是我们彼此间的温馨画面与成长足迹!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城路189号 邮编:21316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1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