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尔基《童年》有感
王银银
在寒假中,我趁着大好的时光,读了高尔基所自转的《童年》,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小男孩阿廖沙的父亲和弟弟过世后,母亲整日因为失去亲人而伤心,难过,闷闷不乐。之后,他随着母亲暂时住在外祖父家。外祖母对他疼爱有加,两个舅舅却因钱而时常吵架。外祖父也十分残暴。而小廖沙却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为一个坚强,充满人道主义的人!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到哀伤又高兴,它使人在困难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也看到了人性的无限光芒,更感受到了人们不向命运屈服,敢于挑战的勇气。
同时,我也在反复思考:为什么阿廖沙失去亲人,寄人篱下,有那么悲惨的童年,那么凄凉的遭遇,却依然能够不向命运低头,并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不自暴自弃,在逆境中逐渐成长。而我们呢?生活在如此优越的环境中,享受着父母的爱护与呵护,却不懂珍惜,处处埋怨。俗话说:“逆境造就人才,而顺境却埋没人才”,它所含的道理就是这一切的原因。如果没有吃的苦中苦,又如何才能成为的了人上人呢?
作为21世纪的新少年,我们要独立,自强,懂得知足,也绝不能在学习上低头,要坚持努力,这样才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