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曹余力课题理论反思
发布时间:2022-09-0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杨翠芹

《初中数学“模型思想”培养的策略研究》市级课题研究活动登记表五

                     反思

姓名

曹余力

学科

数学

时间

2022.05

题目

培养学生模型思想的实践研究学习反思

建立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数学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读懂数学,热爱数学,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认为,数学知识可能在学生离开校园不到两年就被遗忘了,唯有那些深深印刻在脑海当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想以及研究问题的方法等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应该让那些在遇到数学问题时思维比较混乱的学生学会运用模型思想解决问题,让那些对数学学习有抵触心理的学生喜欢上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模型来搭建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桥梁。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循序渐进地对学生渗透模型思想,才能真正让学生有所感悟,逐渐形成模型思想。

提高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主动性。建立数学模型需要经历一个比较复杂的思考过程。在学生学习建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及时地进行指导,并且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渗透建立数学模型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将题目中具体的数量关系抽象成数学模型。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建模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模仿自己的建模过程进行练习,这有助于学生后续有效运用模型思想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模型思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从初步理解模型的有关概念到熟练掌握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久而久之,他们能够有意识地在学习中锻炼自身的数学建模能力。在数学的教材中,模型思想无处不在,这说明数学建模教学十分重要,教师需要提高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培养构建数学模型的思维习惯。

通过构建模型探究数学本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悟数学建模的内涵并不断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具体而言,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推测、探究和验证数学问题,培养自身的模型思想,还需要让学生学会抽取具体问题中的本质特征,进而构建出相应的数学模型。为了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本质,教师在设计有关的题目时,需要让学生梳理题目信息,透过表层的数学信息,找出深层的数学规律以及本质特征。学生在探究出数学问题的本质之后,能更有效地构建数学模型,解决相应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思考的深度和解题的效率,还能提高学生运用模型思想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后续学习和探究更复杂的数学知识和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雪堰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雪城路189号 邮编:213169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