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异构《中国担当》评课
——评钟文娟、肖慈良两位老师的课题研究课
张潮勇 2021.12
在12月21日和12月22日,我政史地课题组的钟文娟老师和肖慈良老师以《中国担当》为题进行了同题异构的教学。
两位老师的课,都是从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角度进行设计的,都很好的体现了课堂教学“恒真”的要求。
首先,两位老师都对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做了精准地解读,很好的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例如,在“积极有作为”这一目内容中,两位老师都紧扣“面对当今世界出现的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我国积极行动,勇担责任,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这一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对世界的责任与担当,增强学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意识和愿望。这体现了课堂教学定位真的要求,
其次,《中国的担当》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教材分“积极有作为”和“贡献中国智慧”两目。涉及的知识要点有“中国有担当表现”、“我国贡献中国智慧的表现和承担国际责任的做法”,这些知识要点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抽象性。两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都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学情,精选“中国抗疫”、“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学生不太生疏的教学素材来设计情景探究活动,这体现了课堂方案设计真的要求。
再次,两节课,两位老师都选用了希沃白板系统进行教学,综合运用视频、图片、文字等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通问题探究、追问等引导学生从情境材料的分析中得出结论。在教学活动中,两位老师都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行为,对学习活动的指导到位、科学、规范。这体现了课堂教学实施真的要求。
此外,两节课,老师都积极引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教师的点评、补充及时到位,能较好的驾驭课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这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反馈真的要求。
比较两位老师的课,他们的教学风格不同,各有特色。具体说来:
钟老师的这节课,有很多“亮点”。例如,钟老师通过播放纪录片片段《中国抗疫》,让学生很直观的体会、感悟到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的贡献和担当。这一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为接下来的学习进行了铺垫,令人眼前一亮。再如,在“积极有作为”这一目的教学中,钟老师首先展示了三个观点,即“中国发展了,就应该对世界承担更多的责任”、“中国发展好自身,也是承担了对世界的责任”、“中国应在能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世界承担更多的责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这三个观点进行辨析,理解中国担当的内涵。之后,钟老师又以图文的形式展示时事热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同桌交流等多种形式,探究中国担当的表现。这一教学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有很好的展示,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这一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贴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又显示出教师很高的教学设计、课堂驾驭能力,令人佩服。此外,钟老师教态亲切自然,教学严谨有序,节奏不疾不徐,重难点明确、具体,课堂教学达成度很高。
肖老师的这节课,朴实而又扎实。例如,肖老师通过“当今人类面临哪些全球性的问题?面对这些全球性的问题,各国应当怎样共同努力解决?”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在复习回顾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过程中,生发思考,转入我国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做法,进而导入新课教学。这种导入方式,既考察了学生旧知的掌握情况,也使学生很容易的由旧知转入新知,很朴实但也很有效。再如,在探究“中国为什么要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这个问题时,教师首先就“为什么”这类设问的题目的解题进行学法指导,这对九年级学生来说很实用。并且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还进行了相应的点评、补充和讲解,这既显示了教师较高的专业素养,也使得教学活动很扎实。此外,本节课,肖老师虽然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梳理,但整个教学,从复习旧知——新授——课堂小结——课堂练习,环节完整,既有知识的探究,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既展现了肖老师的独特的教学风格,也彰显了道德与法治课的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两位老师的课各有千秋,个人认为,这两节课都是值得学习的精品课。当然,如果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一些有关体现中国担当、中国智慧的时政热点材料,让学生讲一讲,谈一谈,课堂的学习氛围会更热烈,学生的学习收获会更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