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课题研究总结与反思
雪堰初中 张潮勇 2022.1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一学期已经接近尾声。回顾本学期的工作,在课题研究方面,由肖慈良老师和我共同主持的区级备案课题《核心素养视野下提高农村初中政史地教学效能的行动研究》完成了立项,通过了课题专家的开题论证,并根据计划安排开始了第一阶段的实践和研究。作为课题组的一员,按照课题组的计划和要求,我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完成了如下一些工作:
一、通力协作 完成开题论证
开题论证是课题研究的重要节点,标志研究正式展开、从设计走向实施。在学校的鼎力支持下,在学期初我们课题组成员通力协作,对课题的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进行了修订和细化。在此基础上,我综合研讨成果,撰写了开题论证报告,并参加了开题论证活动,顺利通过了课题专家的开题论证。通过课题论证活动,我对课题的内涵、目标、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思路等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二、加强学习 提升理论素养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核心素养的新阶段,这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重视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能力技能,还要重视教科研,关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根据我校政史地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确立了以“提高农村初中政史地课堂教学效能”为研究方向的课题研究。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贲老师等专家的引领下,我们教研组成员分工协作,搜集与课题相关的书籍、论文,并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定期的学习心得交流。
为了提升理论素养,本学期我重点阅读了钟启泉和崔允漷教授的主编《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崔允漷教授的主编的《有效教学》这两本著作,并将学习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做了交流。此外,我还通过网络、杂志来了解、学习有关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论文。通过学习和交流,我不仅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学改革、有效教学、教学效能的认知和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理论素养。
三、立足实际 开展研究活动
学期初,我设计了《雪堰初中教师教学效能问卷》,对我校教师进行了教学效能的调查,通过调查,初步了解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这为我们课题组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确定了方向。此外,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与课题组成员商讨,制定出较为详细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本着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原则,我们课题组紧紧围绕核心素养、有效教学,从集体备课、轮流上研讨课做起,有序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研究。通过课堂观察、评课议课、剖析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不断总结、改进提高教学效率,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策略与方法。
本学期,我首先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具体了解了所任教班级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备课环节,我研读教材、课标和教参,理清书本的知识脉络,思考并确立每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方法与策略,通过每周备课组活动商讨、优化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策略与方法,形成集体备课稿。在此基础上,我会结合所教班级的学情,对集体备课稿进行修改,形成个性化的教案。由于任教多个班级,我还会在上完课后,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并根据反思,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本学期,我在钟炎鑫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希沃白板技术。希沃白板技术功能强大,使用该教学软件,可以设计多样的互动性课堂活动,例如趣味分类、选词填空、知识配对、思维导图等,可以在课件上很方便的进行教学批注和板书。使用该软件进行课堂教学,我体会到了便利性,更感受到该技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有益处。
本学期,我开设了研讨课《法不可违》,观摩了政史地教研组同事的教学公开课,在上课、听课、评课过程中,我对道德与法治课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
根据课题研究活动的心得体会,我撰写了论文《对德法课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一些思考》,在武进区年会论文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总之,这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有不少收获,但也发现了很多不足。在理论研读上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在教学实施方面还需要不断深入探索。在后阶段的研究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学习、积极探索,力争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不断推向深入,取得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