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提高农村初中政史地教学效能的行动研究》备案课题理论学习心得
雪堰初级中学 张潮勇 2021.9
2021年3月,在我校政史地组教研组长肖慈良老师的提议下,在全体组员的努力下,确立了题为“核心素养视野下提高农村初中政史地教学效能的行动研究”的课题,经申请被确定为区级备案课题。
作为课题组的一员,我深知必须要重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在课题申请备案后,我利用空余时间,通过知网等途径,围绕核心素养、教师教学效能这两个课题的核心概念,积极搜集资料并学习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通过学习,我对本课题有了如下认识与体会:
一、关于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索养;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核心素养是当今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主基调。世纪之交,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提出核心素养之后, 一石激起千层浪, 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组织,以及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芬兰、新西兰等国都提出了自己的“核心素养”,并依此倡导课程改革,以回应如何培养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未来社会获得个人成功、促进社会进步的时代新人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也在2014年启动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项目,并在2015年3月30日,我国教育部正式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这份文件中,不仅提出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还明确将核心素养体系置于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我国深化课改的“关键因素”和“灵魂”。此后,经我国专家团队的努力,建构了三个维度、六个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
我国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课程改革为了应对信息化、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变化而实现的一次华丽转身。即从对内容的关注转向对学习结果的关注,从对教材、标准的要素关注转向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功能的关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主动了解核心素养,并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不断探索,积极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努力提升学科教学效能,将学生培养为适合未来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关于教师教学效能
教师教学效能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开展教学活动,不断取得高水平绩效的能力。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提出了“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理论。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开始把“自我效能”概念引入到对教师的研究领域,提出了教师教学效能(the sense of teaching efficacy)的概念。
在国外,对教学效能的研究,早期侧重于对教师特质的研究。早期的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效能是预测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指标之一,教师在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上出现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学效能高低的不同,教学效能与教学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预测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教学效能作为影响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在持续的研究中,国外很多研究者把教师教学效能界定为“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并认为教学效能的实质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认知和和信念。它是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成分的整合,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效果的一种预期和对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判断和信心。此外,国外对教师教学效能的主要研究结论有:①教师教学效能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②教师教学效能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的重要方面。③教师教学效能是激发教师工作动机的内在动力。④教师教学效能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效能被视为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变量,逐渐成为教师心理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国内教学效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效能的功能、教学效能的发展水平、教学效能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普遍认为,教师的教学效能与学生的成绩、学习动机、教师的教改欲望以及课堂管理等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教学效能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素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回视我国教学效能研究的历程,我发现研究成果数量整体上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形成了以一线中小学教师为主的研究力量,研究所使用的方法还主要以定性思辨为主,研究成果主要来源于研究者的独立研究,其效用还没有得以更好显现。客观地讲,现有研究依然还有局限和缺憾。随着以核心素养为关键因素和核心的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个人认为基于核心素养,加强对政史地学科教师教学效能的研究很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