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德育生活化,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雪堰初中 吴伟
长期以来,传统的学校德育方式流于说教,片面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道德能力的培养;德育评价方法、途径单一,缺乏灵活性;德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脱节,使学生的知、行不能统一,德育效果微乎其微。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应回归生活,从政治说教里走出来,由静态转变为动态,由“远、大、空”转变为“近、小、实”,由抽象转变为具体。关注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做中感悟人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让德育植根于火热的现实生活,让德育有深厚的生活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内化,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才会得到提高。
一、实施德育生活化的途径
德育生活化是指教育与学习应该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需要,让学生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
如何实施德育的生活化呢?
(一)德育目标要贴近学生生活。
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具有社会要求的道德情操的人。而人是社会的人,不能生活在真空中。正因为这样,德育应该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基础,德育目标应当源于学生的生活,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不觉得目标可望而不可及,而是通过努力能做到的。因此,要制定出有层次的、循序渐进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德育目标。
(二)德育内容要缘于生活。
1、德育内容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我们既要了解一般学生的一般情况,还要了解特殊学生的特殊思想。根据学生的不同思想现状,追根溯源,寻求根本,找到教育学生的结合点。
2、德育内容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的年龄实际,不以成年人的眼光去审视他们的思想,蹲下身来使他们接受我们的教育。
3、德育内容要从社会实际出发,考虑社会这个大环境。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变革。社会上鱼龙混杂,积极的、消极的、先进的、落后的、高尚的、低级的,泥沙俱下。我们既要坚持正面教育,用社会中的新鲜事物和先进事迹、光辉人物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还要引导他们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认识社会上诸如腐败、贪污、行贿受贿等消极、落后甚至是丑恶的现象。
(三)德育方式多样化,与学生生活密不可分。
传统的学校德育途径单一,无非是通过思想品德课、班队活动课、晨会课等主要方式进行思想教育,这已远远滞后,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了。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多方面接受信息的来源,我们既要利用传统的德育方式,又要挖掘德育的新途径。
1、重视环境的熏陶作用。
环境育人,学校的一草一木,精心布置的长廊,构思巧妙的板报,富有教育意义的宣传图片、资料等,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校要着力优化校园环境,建立健康的舆论环境,建立积极身上,勤奋进取,热爱集体,困结友爱的学校生活环境,发挥环境的人文教育作用,使学生有效地利用校园环境进行自我教育。
2、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这三方面做教育,它需要三方面的齐抓共管。学校德育要力争社会化、生活化,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这三者共同协调,形成合力,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才能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健康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增强道德情操,提高道德能力。
3、发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作用。
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网络已经深入人心。网络社会、信息时代的开放性、共享性、多元性,为学生提供了自我教育的新途径,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德育教育的新课题,我们应该加强网络管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引导学生分辨是非好坏,提高道德识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