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周班队教育活动安排(12、7)
一.开展2011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见附件一)
1.主题: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2.活动内容:
(1)大力宣传宪法。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就,大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宣传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大力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等内容,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和爱国意识。
(2)深入学习基本法律。进一步深入学习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和保障民生相关的,与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密切联系的法律法规。针对群众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育。
(3)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结合学校有关制度进一步抓好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文明守纪教育,以德立校,依法治校,巩固督导评估成果,促进和谐学校建设。
3.开展“三个一”活动:
上好一堂法制宣传主题班队课;出好一期法制宣传黑板报(初二年级);进行一次法制教育图片展或一次讲座。
二.开展纪念“12·9”运动活动,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励志教育
1.了解“12·9”运动(见附页二)
2.教育活动: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伟大的“一二九”运动,其精神实质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热血青年心系祖国和人民,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挺身而出的爱国精神和献身精神。我们纪念“一二九”运动,就是要学习和继承前辈们那种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的精神信念。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把握正确的方向。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每一位青年学生都要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心中有党,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二要立志报效祖国。青年人有信仰、有热情、有理想、有追求,但个人的理想必须与时代、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所学的知识服务祖国和人民,才能使自身的理想和价值得到充分实现。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取得成绩时不盲目乐观,遇到困难时不悲观气馁,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回顾历史,从“一二九”运动及各个历史时期涌现出的大批青年模范人物,无不是把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进步事业并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现在的学习、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丢,要立志高远,展现出新一代青年的时代风貌和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努力成长为党和国家事业值得信赖的合格的接班人。
三要勤于学习和实践。首先要刻苦学习,青年的主业是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尽可能地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这是成才的重要前提。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准则,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储备、打好基础。
四要勇于开拓创新。发挥青年人的特点,解放思想,敏于求知,勤于思考,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3.完成一期纪念“一二三.开展“培养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质量”教育活动(见附件三)
在新的形势下,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校教育质量的前提。
1.组织学习《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围绕主题,进一步丰富内容、深化内涵,进行学习习惯大讨论,要求每位学生进行反思交流(哪些习惯做到了,哪些习惯还没有做到),并以书面形式把自己的反思以及整改措施写下来,并张贴起来,经常提醒自己。
2.结合本年级、本班学生实际,制订更加具体的学习习惯和要求,充实班级公约。
3.完成一期“培养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质量”黑板报(初三年级)
附件一:2011年“12•4”法制宣传日宣传标语
一、深入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集中开展以学习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
二、认真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四、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五、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
六、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八、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九、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武进
十、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全力推进“法治武进”
十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开展“六五”普法教育
十二、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十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十四、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共创文明和谐家园
十五、普法教育你我他,法治建设靠大家
十六、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止纷争
十七、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附件二:“一二·九”运动简介
“九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进一步控制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竟准备于月余人,高呼、等口号,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国民党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日,北平各校学生宣布总罢课。在计划成立的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大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
附件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
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初中生,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初中生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什么?怎样去培养?下面逐一说明。
1.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劳动、交往等内容。要指导孩子学会订计划。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
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以及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要严格执行自己制定的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
2.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不少学生,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应该速度、质量并重,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明白道理,更需要自我训练。
看书、做作业一定时间后,如果没有一定的休息与放松的时间,反而容易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
3.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怎样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呢?
方法之一:要有刨根问底的习惯,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
方法之二: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由于学习任务多,往往满足于知识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每天学习之后,要给自己提一个、两个“为什么”的问题,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方法之三:鼓励一题多解。老师留的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在完成作业时许多同学只写一种。应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时间允许,可以写在另外的纸上或本上。
4.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要多利用工具书,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这方面习惯养成了,终生受益。
5.善于请教的习惯。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想、善于提出问题。要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提问是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有的同学上课不敢问,下课也不敢问。要鼓励突破第一次,几次之后,就敢提问了。
以上谈了几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可联系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能不能给学生提出符合实际的合理的要求,能不能认真地进行督促引导,能不能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是对我们教育意识和教育行为的一种考验。